當天晚上朱由校在皇宮中大擺筵席,為眾將士接風洗塵。
剛開始眾將士還比較畏畏縮縮,隨著幾杯酒水下肚,眾將士開始高談闊論,嚷嚷著要繼續出征,要為皇上開疆擴土。
內閣等一干文臣看得心驚肉跳,這才剿滅個小小的建奴,這些武將就開始目中無人,再打幾個大勝仗,武將們的尾巴還不得翹上天?
文官們鬱悶的喝著苦酒,最後喝得有些高的文官們也和武將勾肩搭背其熱融融的一起喝著酒水。
朱由校看著這一幕差點笑噴出來,這些文臣醉酒之後居然和武將們開始討論起女人的話題,把殿中的宮女都說得面紅耳赤。
首輔周延儒一副老態龍鍾的樣子,對於文官們的醜態彷彿沒有看見一般,有人來敬酒也只是淺嘗,一杯酒愣是喝了數十次還沒喝完。
而朱由校想的是此次繳獲換算成白銀有多少,下午拿到盧象升送來的繳獲物資清單後,就立馬讓陳曉換算成銀兩,兌現當初許下的承諾。
在數十人的核算中,第二天早上終於得出此次戰爭繳獲折算成白銀大致有六千五百萬兩到七千萬兩之間。
最後朱由校拍板,按六千五百萬兩白銀計算,從內拿出兩千六百萬枚銀幣獎賞出征將士。
內閣九人再得知這訊息後齊聚乾清宮,滿打滿算此次出動的軍卒共計十二萬,平均換算下來豈不是每位士卒能得到二百多枚銀幣?
不行,這絕對不行,皇上你意思意思下就可以,沒必要真拿這麼多銀子出來。
最後演變成君臣大戰,朱由校緊緊咬著君無戲言這大旗,而內閣統一繞開皇上豎起來的大旗,一個個引經據典想說服皇上。
最後朱由校連忙召集盧象升等一干將領前來助陣,在眾將士進宮途中,張羽就道明此事,只有盧象升和周遇吉兩人顯得非常平靜。
皇上一下拿出這麼多銀子獎賞將士確實有些不妥,但是皇上話早已說出,不去履行又不行。
一場圍繞兩千六百萬枚銀元的拉鋸戰就此展開。
爭吵了一上午無果後,為避免事態升級,朱由校無奈的說道:“這二千六百萬枚銀幣就拿出三分之一獎賞出征將士,剩下的三分之二投入到皇家小學、中學的建設,此事到此為止!”
眾武將對皇上做出的決定十分贊同,而內閣成員張了張嘴又重新閉上,能讓皇上做出讓步已經很不容易了,沒必要再繼續反駁皇上做出的決定。
而在朱由校說只拿出四百萬枚銀元充入國庫,剩下的繳獲全部化歸內時,又遭到內閣成員集體反對。
皇上你吃相要不要這麼難看,六千五百萬兩白銀減去一千三百萬兩,還剩下五千二百萬兩,皇上你居然只給個零頭充入國庫。
臣好想問問皇上你要這麼多銀子幹嘛?難道放在倉庫中喂老鼠嗎?
和文臣反駁不同,眾將領卻力挺皇上,這都是將士們用命換來的,我們都沒有意見,你們這些文官憑什麼干涉此事?
最後朱由校說要結清皇家銀行股份問題後,內閣成員集體換上另一副嘴臉,對著朱由校就是一番歌功頌德。
氣的朱由校差點噴出一口老血,站起來甩了甩衣袖,十分鬱悶的說道:“此次押解進京的俘虜除了黃太吉凌遲外,其他俘虜全部斬立決,等英烈祠建成後執行血祭,同時下旨:讓龍虎山眾道士前往京城,主持相關事宜。”
對於此事內閣出奇的沒人反對,反正都是些上了年紀的建奴,不殺掉難道大明還要養著他們?
只是讓朱由校沒想到的是,此事會被當成傳統,以致血祭此法延續了一千年還在持續。
有對此事反對的國家也有堅定不移地支援的國家,就算大明本土放棄了此舉,每年也有數十個海外國家(對外是盟友,對內屬於朝貢體系,當然最後的朝貢體系也演變成互贈)共同帶著所謂的死囚前來進行血祭!
說完之後,朱由校轉身離開,覺得今天是自己穿越到大明後過得最不順心的一天。
相對於鬱悶無比的朱由校而言,京中百姓張燈結綵的開始慶祝。
由於朱由校下令征戰歸來的將士輪番休息半個月,導致京城每天都有上百的迎親隊伍,無數剛剛放下武器的士兵,瞬間變成了新郎官。
這主要歸功於朱由校給予將士們的待遇太豐厚,主要還是免費入學的優待,像普通老百姓根本無法供出一個讀書人。
而朱由校也沒想到此舉會誘發這種好現象,至少以後大明軍卒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個好女婿,能放心把自己的女兒嫁過去。
隨後報紙開始大肆渲染大明皇帝朱由校的英明神武,在皇帝朱由校的指揮下大軍如何剿滅建奴,就差把皇帝朱由校誇成千古一帝!
朱由校對此狠狠的教育了一番李巖三人,要含蓄不要這麼赤裸裸的。
對於皇上這種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方式,反正皇上是出了名的臉皮厚,內閣全當沒發生沒看見一般,依舊樂此不疲的商議著榜眼探花人選。
對此朱由校也是服了,不就確定兩個人選麼,有必要弄這麼久?還是你們太閒了咋滴?
於是朱由校下旨三天內必須商議出人選,否則就由朕欽定!
老大已經開始不滿了,眾臣不敢再繼續扯皮下去,第二天就商議出人選。
周延儒顫顫巍巍的把商議出來的結果親送到朱由校手上。
朱由校調笑道:“朕要是不給你們壓力你們是不是打算一直扯個沒完沒了?”
周延儒擦了擦額頭冷汗,回道:“皇上,大臣們一時有分歧也在清理之中,所幸商議結果出來了。”說到這周延儒掏出摺子遞了上來。
分歧你個仙人板報,真是沒事找事做,朱由校笑道:“後天把榜單公佈出去,同時告知考生三座學院可自行選擇,六月初一為三座學院的開學時間,讓他們想好後再做決定。”
“臣遵旨!”對於朱由校這個決定,周延儒並不看好,相信絕大多數考生都會選擇政務學院,那啥科技學院能有百來人就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