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說 > 玄幻小說 > 虐心教主:匪我思存作品集 > 別離?【寂寞空庭春欲晚】_心字成灰全文閱讀

別離?【寂寞空庭春欲晚】_心字成灰

燭花搖影,冷透疏衾剛欲醒。待不思量,不許孤眠不斷腸。

茫茫碧落,天上人間情一諾。銀漢難通,穩耐風波願始從。

——納蘭容若《減字木蘭花》

半夜裡下起雨來,淅淅瀝瀝了一夜,至天明時猶自籟籟有聲,只聽那簷頭鐵馬,丁當亂響了一夜,和著雨聲滴答,格外愁人似的。端嬪醒得早,自然睡得不好,便有起床氣。宮女棲霞上來替她梳了頭,正用早膳,去打聽訊息的太監已經回來了,磕了一個頭方道:“回端主子話,據敬事房的小孟說,昨兒萬歲爺是‘叫去’。”端嬪這才覺得心裡痛快了些,漱了口,浣了手,又向大玻璃鏡子裡打量自己那一身胭紅妝花繡蝴蝶蘭花的袍子,對棲霞道:“咱們去瞧瞧惠主子。”

棲霞忙命人打了傘,端嬪扶了她至惠嬪那裡去。雨天百無聊賴,惠嬪立在滴水簷下瞧著宮女替廊下的那架鸚鵡添食水,見端嬪來了,忙遠遠笑道:“今兒下雨,難為妹妹竟還過來了,快屋裡坐。”只聽那鸚鵡撲著翅膀,它那足上金鈴便霍啦啦一陣亂響,那翅膀也扇得騰騰撲起。端嬪便道:“姐姐養的這只小虎兒,可有段時日了,只可惜還沒學會說話。”

惠嬪並不著急答話,攜了她的手進了屋中,方道:“那小虎兒不學會說話也好。”輕輕嘆了口氣,說道:“妹妹沒聽見過說麼?含情慾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前人的詩,也寫得盡了。”

端嬪道:“這話我來說倒也罷了,姐姐聖眷正隆,何出此言。”惠嬪道:“妹妹如何不知道,皇上待我,也不過念著舊日情分,說到聖眷,唉……”她這一聲嘆息,幽幽不絕。端嬪正是有心事的人,直觸得心裡發酸,幾欲要掉眼淚,勉強笑道:“咱們不說這個了,昨兒乾清宮的事,還有下文呢,不知姐姐聽說了沒有?”

惠嬪道:“能不聽見說嗎?今兒一大早,只怕東西六宮裡全都知道了。”端嬪唇邊便浮起一個微笑來,往東一指,道:“這回那一位,只怕大大地失了算計。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照我說,她也太性急了,萬歲爺不過多看那個宮女兩眼,她就想著方兒算計。”

惠嬪道:“倒不是她性急,她是瞅著氣候未成,大約以為不打緊,所以想未雨綢繆。誰知萬歲爺竟是不動聲色,這回倒鬧她個灰頭土臉。”端嬪道:“依我看,萬歲爺也未必是真瞧上了那個宮女,不然這會子早該有恩旨下來了。要叫我說,萬歲爺是惱了那一位,竟然算計到御前的人身上去了,所以才敲山震虎,來這麼一下子。”

惠嬪笑道:“妹妹說的極是。”端嬪忽然起了頑意:“不知那一位,這會子是不是躲在屋子裡哭。佟貴妃連日身上不好,將六宮裡的事都委了她,想必今兒她終於能閒下來了,咱們就去永和宮裡坐坐吧。”

惠嬪便叫貼身宮女承香:“拿我的大氅來。”那承香卻道:“主子忘了,方太醫千叮萬囑,說主子正吃的那藥忌吹風呢。”惠嬪便罵道:“偏你記得這些不要緊的話,我不過和端主子去永和宮一趟,能受什麼風?”端嬪忙道:“又何苦罵她,她也是一片孝心才記在心上。姐姐既吹不得風,這雨天確實風涼,我獨個兒去瞧熱鬧也就是了。”

她起身告辭,惠嬪親送到滴水簷下方回屋裡。承香上來替惠嬪奉茶,惠嬪微微一笑,道:“你倒是機靈。”承香抿嘴一笑,道:“跟著主子這麼久,難道這點子事還用主子再提點?”

惠嬪慢慢用碗蓋撇著那茶葉,道:“她想瞧熱鬧,就叫她瞧去。誰不知道安嬪背後是佟貴妃?那佟貴妃總有做皇后的一天,這宮裡行事說話,都不能不留退步。”略一凝神,道:“你去將我那裡屋的箱子開啟,將前兒得的珍珠膏和兩樣尺頭拿了,去瞧瞧琳琅,只別驚動了旁人。”

承香欲語又止,惠嬪道:“我知道你想勸我,咱們犯不著這樣上趕著去獻殷勤,沒得叫人覺得點眼。不過出了這檔子事,怎麼說我與她都是中表之親,這時候去雪中送炭,她擔保會感激不盡,這樣合情合理的功夫,咱們不能不做。琳琅這妮子……將來只怕是咱們的心腹大患。”

承香道:“奴才可不明白了,早上不聽人說,昨兒晚上放了她回去,皇上說不必謝恩,連見都沒見她。”

惠嬪放下茶碗,道:“咱們這位萬歲爺的性子,越是心裡看重,面上越是淡著。他若是讓進去謝恩,那才如端嬪所說,是生氣永和宮的那一位算計了御前的人,所以才敲山震虎。他這麼不叫進去,淡淡的連問都不問一聲,你就還非得替我去瞧瞧琳琅不可了。”

承香這才抿嘴一笑:“奴才明白了。”

惠嬪卻嘆了口氣:“千算萬算,沒有算到這一著。原以為她在辛者庫是一輩子出不了頭,沒想到她竟然有本事到了御前,只怕咱們到頭來聰明反被聰明誤。”承香道:“主子放心,憑她如何,也越不過主子您的位份去。”惠嬪端起茶碗來,卻怔怔地出了神,說:“如今只得走一步,算一步。那御前是個風高浪急的地方,咱們且靜靜看著,指不定會有人替咱們動手,我們省心省力。”

過了五月節,宮裡都換了單衣裳。這天皇帝歇了午覺起來,正巧蕪湖鈔關的新貢墨進上來了。安徽本來有例貢貢墨,但蕪湖鈔關的劉源制墨精良,特貢後甚為皇帝所喜。此時皇帝見了今年的新墨,光澤細密,色澤墨潤,四面夔紋,中間描金四字,正是御筆賜書“松風水月”。抬頭見琳琅在面前,便說:“取水來試一試墨。”

侍候筆墨本是小太監的差事,琳琅答應著,從水盂裡用銅匙量了水,施在硯堂中,輕輕地旋轉墨錠,待墨浸泡稍軟後,才逐漸地加力。因新墨初用,有膠性並稜角,不可重磨,恐傷硯面。皇帝不由微微一笑,那煙墨之香,淡淡縈開,只聽那墨摩挲在硯上,輕輕的沙沙聲。

皇帝只寫了兩個字,那墨確是落紙如漆,光潤不膠。他素喜臨董其昌,字本就亢氣渾涵,多雍容之態,這兩個字卻寫得極為清峻雅逸。琳琅接過御筆,擱回筆擱上。皇帝見她連耳根都紅透了,於是問:“你認識字?”宮中祖制,是不許宮女識文斷字的。她於是低聲答:“奴才只認得幾個字。”那臉越發紅得火燙,聲音細若蚊蠅:“奴才的名字,奴才認得。”

皇帝不由有些意外,太監宮女都在暖閣外,他輕輕咳嗽了一聲,便將那張素箋折起,隨手夾到一本書中,只若無其事,翻了算學的書來演算。他本長於算學,又聘西洋傳教士教授西洋演算法。閒暇之時,便常以演算為練習。琳琅見他聚精會神,便輕輕後退了一步。皇帝卻突兀問:“你的生庚是多少?”

她怔了一怔,但皇帝問話,自是不能不答:“甲辰甲子戊辰……”皇帝寥寥數筆,便略一凝神,問:“康熙二年五月初七?”她面上又是微微一紅,只應個“是”。皇帝又低頭演算,殿中復又安靜下來,靜得能聽見皇帝手中的筆尖拖過軟紙細微有聲。

交了夏,天黑得遲,乾清宮裡至戌初時分才上燈。梁九功見是“叫去”,便欲去督促宮門下鑰。皇帝卻踱至殿前,只見一鉤清月,銀燦生輝,低低映在宮牆之上,於是吩咐:“朕要出去散散。”

梁九功答應了一聲,忙傳令預備侍候鸞儀。皇帝只微微皺眉道:“好好的步月閒散,一大幫子人跟著,真真無趣。”梁九功只得笑道:“求主子示下,是往哪宮裡去?奴才狗膽包天,求萬歲爺一句,好歹總得有人跟著。”

皇帝想了一想:“哪宮裡都不去,清清靜靜地走一走。”

因皇帝吩咐儀從從簡,便只十數人跟著,一溜八盞宮燈簇擁了肩輿,迤邐出了隆福門,一路向北。梁九功不知皇帝要往哪裡去,只是心中奇怪。一直從花園中穿過,順貞門本已下鑰,皇帝命開了順貞門,這便是出了內宮了。神武門當值統領飛奔過來接駕,跪在肩輿之前行了大禮。皇帝只道:“朕不過是來瞧瞧,別大驚小怪的。”

統領恭恭敬敬“嗻”了一聲,垂手退後,隨著肩輿至神武門下,率了當值侍衛,簇擁著皇帝登上城樓。夜涼如水,只見禁城之外,東西九城萬家燈火如天上群星落地,璀璨芒芒點點。神武門上本懸有鉅製紗燈,徑圓逾丈,在風中搖曳不定。

皇帝道:“月下點燈,最煞風景。”便順著城牆往西走去。梁九功正欲領著人跟著,皇帝卻說:“你們就在這裡,朕要一個人靜一靜。”

梁九功嚇得請了個安,道:“萬歲爺,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太皇太后若是知道了,非要奴才的腦袋不可。這城牆上雖還平坦,雖說有月亮,但這黑天烏夜的……”

皇帝素來不喜他囉嗦,只道:“那就依你,著一個人提燈跟著吧。”

梁九功這才回過味來,心中暗暗好笑。轉過身來向琳琅招一招手,接過小太監手中的八寶琉璃燈交到她手中,低聲對琳琅道:“你去替萬歲爺照著亮。”

琳琅答應了一聲,提燈伴著皇帝往前走。那城牆上風大,吹得人衣袂飄飄。越往前走,四下裡只是寂靜無聲。惟見那深藍如墨的天上一鉤清月,低得像是觸手可得。皇帝負手信步踱著,步子只是不急不緩,風聲裡隱約聽得見他腰際平金荷包上墜子搖動的微聲。那風吹得琳琅鬢邊的幾莖短髮癢癢地拂在臉上,像是小孩子伸著小手指頭,在那裡撓著一樣。她伸手掠了一掠那髮絲,皇帝忽然站住了腳,琳琅忙也停下來,順著皇帝的目光回望,遙遙只見神武門的城樓之上燈火點點,卻原來不知不覺走得這樣遠了。

皇帝回過頭來,望了她一眼,溫和地問:“你冷麼?”

琳琅不防他這樣開口相詢,只道:“奴才不冷。”皇帝卻伸手握住她的手,她嚇得一時怔住。好在他已經放開,只說:“手這樣冰涼,還說不冷?”伸手便解開頸中系著的如意雙絛,解下了明黃平金繡金龍的大氅,披在她肩頭。她嚇得臉色雪白,只道:“奴才不敢。”皇帝卻親自替她繫好了那如意雙絛,只淡淡地道:“此時不許再自稱奴才。”

此即是皇命,遵與不遵都是失了規矩。她心亂如麻,便如一千只繭子在心裡繅了絲一般,千頭萬緒,卻不知從何思忖起。皇帝伸出了手,她心中更是一片茫然的凌亂,只得將手交到他手中。皇帝的手很溫暖,攜了她又緩緩往前走,她心緒飄忽,神色恍惚,只聽他問:“你進宮幾年了?”

她低聲答:“兩年了。”皇帝“嗯”了一聲,道:“必然十分想家吧?”她聲音更低了:“奴才不敢。”皇帝微微一笑:“你若是再不改口,我可就要罰你了。”

她悚然一驚,皇帝卻攜她的手走近雉堞之前,道:“宮裡的規矩,也不好讓你家去,你就在這裡瞧瞧,也算是望一望家裡了。”

她一時怔住了,心中百折千回,不知是悲是喜,是驚是異。卻聽他道:“今兒是你生辰,我許你一件事,你想好了就告訴我。是要什麼,或是要我答應什麼,都可以告訴我。”

那風愈起愈大,吹得她身上的明黃大氅飄飄欲飛,那氅衣尚有他身上的餘溫似的,隱約浮動熟悉卻陌生的龍涎香香氣。她心底只有莫名的驚痛,像是極鈍的刀子慢慢在那裡銼著,那眼底的熱幾乎要奪眶而出,只輕輕地道:“琳琅不敢向萬歲爺要什麼。”

他只凝望著她,她慢慢轉過臉去。站在這裡眺望,九城之中的萬家燈火,哪一盞是她的家?他慢慢抬起手來,掌中握著她的手,那腕上一痕新傷,卻是前不久當差時打翻了茶碗燙的。當時她煞白了臉,卻只問:“萬歲爺燙著沒有?”

犯了這樣的大錯,自然是嚇著了。當時卻只覺得可憐,那烏黑的眼睛,如受驚的小鹿一樣,直叫人怦然心動。

她的手卻在微微顫抖,倒叫他有幾分不忍,但只輕輕加力握了一握,仍舊攜著她向前走去。她手中那盞八寶琉璃燈,燈內點著的燭只暈黃的一團光照在兩人腳下,夜色裡那城牆像是漫漫長道,永遠也走不盡似的。

梁九功見那月已斜斜掛在城樓簷角,心裡正暗暗著急,遠遠瞧見一星微光漸行漸近,忙帶了人迎上去。只見皇帝神色淡定,琳琅隨在側邊,一手持燈,一手上卻搭著皇帝那件明黃平金大氅。梁九功忙接過去,道:“這夜裡風涼,萬歲爺怎麼反倒將這大氅解了?”又替皇帝披好繫上絛子。神武門的宿衛已經換了值班,此時當值宿衛統領便上前一步,磕頭見駕:“當值宿衛納蘭性德,恭請皇上聖安。”

皇帝見是他,便微笑道:“朕難得出來走一趟,偏又遇上你。今兒的事可不許告訴旁人,傳到那群言官耳中去,朕又要受聒噪。”

納蘭應了“是”,又磕頭道:“夜深風寒,請皇上起駕回宮。”

皇帝道:“你不催朕,朕也是要走了。”忽然“咦”了一聲,問:“你這額頭上是怎麼了?”納蘭道:“回皇上,奴才前兒圍獵,不小心為同伴誤傷。”皇帝微微一笑,說道:“你的騎射功夫上佳,誰能誤傷得了你,朕倒想知道。”納蘭見皇帝心情甚好,明知此問乃是調侃自己,難以回答,只得又磕了個頭。皇帝哈哈一笑,說道:“你父親的謝罪摺子朕已經看了,朕樣樣都替你打算了,你可要好生謝朕。”

納蘭只覺得喉中似哽了個硬物,畢生以來,從未曾如今日般痛楚萬分,那一句話哽在那裡,無論如何說不出來。忽一陣風過,那城樓地方狹窄,納蘭跪著離皇帝極近,便聞到皇帝衣袖之間幽香暗暗,那香氣雖淡薄,但這一縷熟悉的芳香卻早已是魂牽夢縈,心中驚疑萬分,只是一片茫然的惶恐。本能般以眼角餘光斜瞥,只見皇帝身邊近侍太監們青色的袍角,隔得更遠方是宮女們淡青色的衣角。那嫋嫋幽香,直如茫茫夢境一般,神色恍惚,竟不知此身何身,此夕何夕,心中悽苦萬狀。皇帝笑道:“起來吧,朕這就回去了。”

納蘭重重叩了一個頭,額上傷口磕在青磚地上,頓時迸裂,痛入心腑,連聲音都不似自己的:“謝皇上隆恩。”

他至城樓下送皇帝上肩輿,終於假作無意,眼光往宮女中一掃,只見似是琳琅亦在人群裡,可恨隔著眾人,只看不真切,他不敢多看,立時便垂下頭去。梁九功輕輕拍一拍手掌,抬肩輿的太監穩穩調轉了方向,敬事房的太監便唱道:“萬歲爺起駕啦——”聲音清脆圓潤,夜色寂寥中驚起遠處宮殿屋脊上棲著的宿鳥,撲撲地飛過城牆,往禁城外的高天上飛去了。

納蘭至卯正時分才交卸差事,下值回家去。一進胡同口便瞧見大門外裡歇著幾臺綠呢大轎,他打馬自往西側門那裡去了,西側門上的小廝滿臉歡喜迎上來抱住了腿:“大爺回來了?老太太正打發人出來問呢,說每日這時辰都回來了,今兒怎麼還沒到家。”

納蘭翻身下馬,隨將手中的馬鞭扔給小廝,自有人拉了馬去。納蘭回頭瞧了一眼那幾臺轎子,問:“老爺今兒沒上朝?”

小廝道:“不是來拜見老爺的,是那邊三老爺的客人。”納蘭進了二門,去上房給祖母請安,又復去見母親。納蘭夫人正與妯娌坐著閒話,見兒子進來,歡喜不盡:“今兒怎麼回來遲了?”納蘭先請了安,方說:“路上遇著有衡,大家說了幾句話,所以耽擱了。”

納蘭夫人見他神色倦怠,道:“熬了一夜,好容易下值回來,先去歇著吧。”

納蘭這才回房去,順著抄手遊廊走到月洞門外,忽聽得一陣鼓譟之聲,卻原來是三房裡幾位同宗兄弟在園子裡射鵠子。見著他帶著小廝進來,一位堂兄便回頭笑著問:“冬郎,昨兒在王府裡,聽見說皇上有旨意為你賜婚。嘖嘖,這種風光事,朝中也是難得一見啊。冬郎,你可算是好福氣。”

納蘭不發一語,隨手接了他手中的弓箭,引圓了弓弦,“嗖嗖嗖”連發三箭,支支都正中鵠子的紅心。幾位同宗兄弟不約而同叫了一聲“好”,納蘭淡淡地道:“諸位哥哥慢慢玩,我先去了。”

那位堂兄見他徑往月洞門中去了,方才甩過辮梢,一手引著弓納悶地說:“冬郎這是怎麼了?倒像是人家欠他一萬兩銀子似的,一臉的不如意。”另一人便笑道:“他還不如意?憑這世上有的,他什麼沒有?老爺自不必說了,他如今也聖眷正隆,過兩年一外放,遲早是封疆大吏。就算做京官,依著皇上素日待他的樣子,只怕不過幾年,就要換頂子了。若說不如意,大約只一樣——大少奶奶沒得太早,叫他傷心了這幾年。”

納蘭信步卻往小書房裡去了。時方初夏,中庭的一樹安石榴開得正盛。一陣風過,吹得那一樹繁花烈烈如焚。因窗子開著,幾瓣殷紅如血的花瓣零亂地落在書案上。他拂去花瓣,信手翻開那本《小山詞》,卻不想翻到那一頁書眉上,極娟秀的簪花小楷,只寫了兩個字:“錦瑟”。他心中大慟,舉目向庭中望去,只見爍爍閃閃,滿目皆是那殷紅繁花,如落霞織錦,灼痛人的視線。

石榴花開得極好,襯著那碧油油的葉子,越發顯得殷紅如血。廊下一溜兒皆是千葉重瓣的安石榴花,遠遠瞧去,大太陽底下紅得似要燃起來。做粗活的蘇拉,拿了布巾擦拭著那栽石榴花的景泰藍大盆。畫珠見琳琅站在那廊前,眼睛瞧著那蘇拉擦花盆,神色猶帶了一絲恍惚,便上前去輕輕一拍:“你在這裡發什麼呆?”

琳琅被嚇了一跳,只輕輕拍著胸口:“畫珠,你真是嚇了我一跳。”畫珠笑嘻嘻地道:“瞧你這樣子,倒似在發愁,什麼心事能不能告訴我?”

琳琅道:“我能有什麼心事,不過是惦著差事罷了。”

畫珠望了望日頭:“嗯,這時辰萬歲爺該下朝回來啦。”琳琅漲紅了臉,道:“你取笑我倒罷了,怎麼能沒上沒下地拿主子來取笑?”畫珠扮個鬼臉:“好啦,算我口沒遮攔成不成?”琳琅道:“你這張嘴,總有一日闖出禍來,若是叫諳達聽見……”畫珠卻笑起來:“梁諳達對你客氣著呢,我好賴也沾光。”琳琅道:“梁諳達對大家都客氣,也不獨獨是對我。”

畫珠卻忍不住哧地一笑,說:“瞧你急的,臉都紅得要趕上這石榴花了。”琳琅道:“你今天必是著了什麼魔,一句正經話也不說。”畫珠道:“哪裡是我著了魔,依我看,是你著了魔才對。昨晚一夜只聽你在炕上翻來覆去,這會子又站在這裡待了這半晌了。我倒不明白,這花是什麼國色天香,值得你牢牢盯了半日工夫。”

琳琅正要說話,忽聞輕輕兩下掌聲傳來,正是皇帝回宮,垂花門外的太監傳進來的暗號。琳琅忙轉身往御茶房那邊去,畫珠道:“你急什麼,等御駕回來,總還有一炷香的工夫。”琳琅道:“我不和你說了,我可不像你膽子大,每回事到臨頭了才抓忙。”

皇帝回宮果然已經是一炷香的工夫後,先換了衣裳。畫珠見梁九功不在跟前,四執庫的太監捧了衣裳退下,獨她一個人跪著替皇帝理好袍角,便輕輕叫了聲:“萬歲爺。”說:“萬歲爺上回問奴才的那方帕子,奴才叫四執庫的人找著了。”從袖中抽出帕子呈上,皇帝接過去,正是那方白絹帕子,淡緗色絲線繡四合如意雲紋,不禁微微一笑:“就是這個,原來是四執庫收起來了。”

畫珠道:“四執庫的小馮子說,這帕子原是夾在萬歲爺一件袍袖裡的,因並不是御用的東西,卻也沒敢撂開,所以單獨揀在一旁。”

皇帝只點了點頭,外面小太監打起簾子,卻是琳琅捧了茶盤進來。畫珠臉上一紅退開一步去,琳琅也並未在意。

天氣一天天熱起來,趙昌從慈寧宮回來,先站在簷下摘了帽子拭了拭額上的汗,方戴好了帽子,整了衣冠進殿中去。梁九功正巧從東暖閣退出來,一見了他便使個眼色。趙昌只得隨他出來,方悄聲問:“萬歲爺這麼早就歇午覺了?”

梁九功微微一笑:“萬歲爺還沒歇午覺呢,這會子在看摺子。”這倒將趙昌弄糊塗了,說:“那我進去跟萬歲爺回話去。”梁九功將嘴一努,說:“你怎麼這樣沒眼色?這會子就只琳琅在跟前呢。”

趙昌將自己腦門輕輕一拍,悄聲說:“瞧我這豬腦子——老哥,多謝你提點,不然我懵懵然撞進去,必然討萬歲爺的厭。”他一面說著話,一面往殿外望了望,碧藍湛藍的天,通透如一方上好的玻璃翠。只聽隱隱的蟬聲響起來,午後的陽光裡,已經頗有幾分暑意。

東暖閣裡垂著湘竹簾子,一條一條打磨得極細滑的竹梗子,細細密密地用金線絲絡系一個如意同心結,那一簾子的如意同心結,千絲萬絡,陽光斜斜地透進來,金磚上烙著簾影,靜淡無聲。

御案上本來放著一盞甜瓜冰碗,那冰漸漸融了,纏枝蓮青花碗上,便沁出細密的一層水珠。琳琅鼻尖之上,亦沁出細密的一層汗珠,只是屏息靜氣。只覺得皇帝的呼吸暖暖地拂在鬢角,吹得碎髮微微伏起,那一種癢癢直酥到人心裡去。皇帝的聲音低低的,可是因為近在耳畔,反倒覺得令人一震:“手別發抖,寫字第一要腕力沉穩,你的手一抖,這字的筆畫就亂了。”那筆尖慢慢地拖出一捺,他腕上明黃翻袖上繡著金色夔紋,那袖子拂在她腕上。她到底筆下無力,灩灩的硃砂便如斷霞斜攲,她的臉亦紅得幾乎豔如硃砂,只任由他握著她的手,在硯裡又舔飽了筆,這次卻是先一點,一橫,一折再折……她忽而輕輕咬一咬嘴唇,輕聲道:“奴才欺君罔上……”

皇帝卻笑起來:“你實實是欺君罔上——才剛我說了,這會子不許自稱奴才。”琳琅臉上又是一紅,道:“這兩個字,琳琅會寫。”皇帝“哦”了一聲,果然松了手。琳琅便穩穩補上那一折,然後又寫了另一個字——雖然為著避諱,按例每字各缺了末筆,但那字跡清秀,一望便知極有功底。皇帝出於意外,不覺無聲微笑:“果然真是欺君罔上,看我怎麼罰你——罰你立時好生寫篇字來。”

琳琅只得應了一聲“是”,卻放下手中的筆。皇帝說:“只咱們兩個,別理會那些規矩。”琳琅面上又是一紅,到底另揀了一支筆舔了墨,但御案之上只有御筆,雖不再是用硃砂,仍低聲道:“琳琅僭越。”方微一凝神,從容落筆。過得片刻一揮而就,雙手呈與皇帝。

竟是極其清麗的一手簪花小楷:“晝漏稀聞紫陌長,霏霏細雨過南莊。雲飛御苑秋花溼,風到紅門野草香。玉輦遙臨平甸闊,羽旗近傍遠林揚。初晴少頃布圍獵,好趁清涼躍驌驦。”正是他幸南苑行圍時的御製詩。字字骨格清奇,看來總有十來年功力,想必定然臨過閨閣名家,衛夫人的《古名姬貼》,趙夫人的《梅花賦》……筆畫之間嫵媚風流,叫人心裡一動。他接過筆去,便在後面寫了一行蠅頭小楷:“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這一句話,也就儘夠了,她那臉上紅得似要燃起來,眼中神氣遊離不定,像是月光下的花影,隨風瞬移。那耳廓紅得透了,像是案頭那方凍石的印章,隱隱如半透明。看得清一絲絲細小的血脈,嫣紅纖明。頸中微汗,卻烘得那幽幽的香,從衣裳間透出來。他忍不住便向那嫣紅的耳下吻去,她身子一軟,卻叫他攬住了不能動彈。他只覺得她身子微微發抖,眼底盡是惶恐與害怕,十分叫人憐愛,只低聲喚了一聲:“琳琅。”

琳琅只覺得心跳得又急又快,皇帝的手握著她的手,卻是滾燙發熱的。那碗甜瓜冰碗之外水汽凝結,一滴水珠緩緩順著碗壁滑落下去。她只覺得四下裡靜下來,皇帝衣上幽幽的龍涎香,那氣息卻叫她有些透不出氣來。她輕輕轉過臉去,便欲起身,低聲道:“萬歲爺,冰要化了,奴才去換一碗。”

皇帝並沒有放手,只道:“你這幾天為什麼躲著我?”

琳琅漲紅了臉:“奴才不敢,奴才並沒有躲著萬歲爺。”

“你這話不盡不實。”皇帝低聲道:“今兒要不是梁九功,你也不會獨個兒留下來。他向你遞眼色,別以為我沒瞧見。”

琳琅只不肯轉過臉來,有些怔忡地瞧著那纏枝蓮青花碗中的冰塊,已經漸漸融至細薄的冰片,欲沉欲浮。甜瓜是碧綠發黃的顏色,削得極薄,隱隱透出蜜一樣的甜香,浸在冰碗中,一絲一絲的寒涼。她輕輕道:“奴才出身卑賤,不配蒙受聖眷。”

殿中本來靜極了,遙遙卻聽見遠處隱約的蟬聲響起來,一徑的聲嘶力竭似的。暖閣的窗紗正是前幾日新換的,江寧織造例貢上用蟬翼紗,輕薄如煙。她想起舊時自己屋子裡,糊著雨過天青色薄紗窗屜,竹影透過窗紗映在書案上,案上的博山爐裡焚著香,那煙也似碧透了,風吹過竹聲簌簌,像是下著雨。北窗下涼風暫至,書案上臨的字被吹起,嘩嘩一點微聲的輕響。

風吹過御案上的摺子,上用貢宣軟白細密,聲音也是極微。皇帝的手卻漸漸冷了,一分一分地鬆開,慢慢地鬆開,那指尖卻失了熱力似的,像是端過冰碗的手,冷的,涼的,無聲就滑落她的手腕。

她站起來往後退了一步,皇帝的聲音還是如常的淡然:“你去換碗冰碗子來。”

她“嗻”了一聲,待換了冰碗回來,皇帝卻已經歇了午覺了。梁九功正巧從暖閣裡出來,向她努一努嘴,她端著冰碗退下去。只聽梁九功囑咐趙昌:“你好生聽著萬歲爺叫人,我去趟上虞備用處,萬歲爺嫌這蟬聲叫得討厭。”

趙昌不由笑道:“這知了叫你也有法子不成?”梁九功低聲道:“別渾說。”將雙指一曲,正是常用的暗號。趙昌知道皇帝心情不好,立時噤若寒蟬。

琳琅從御茶房交了傢什轉來,烈日下只見上虞備用處的一眾侍衛,手持了粘竿往來巡邏,將乾清宮四周密密實實巡查了數遍,將那些蟬都粘去了十之六七,剩下的也盡趕得遠了。四處漸漸靜下來,太陽白花花地照著殿前的金磚地,那金磚本來烏黑鋥亮,光可鑑人,猶如墨玉,烈日下曬得泛起一層刺眼的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