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說 > 玄幻小說 > 虐心教主:匪我思存作品集 > 靜好?【明媚】_平林新月 人歸後全文閱讀

靜好?【明媚】_平林新月 人歸後

臺灣第四十六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頒給了惠英紅。

一位90後的朋友當時正在看網路直播,眾星雲集、歌舞昇平、衣香鬢影的頒獎禮上,當頒獎嘉賓念出惠英紅的名字時,她急急地在MSN上問我:“惠英紅是誰?”

便不勝欷歔。彷彿劉子翬寫到李師師:“縷衣檀板無人識,一曲當時動帝王。”

立刻打一行字回她:“《宮心計》裡的譚司膳。”

於是90後恍然大悟“哦”了一聲,然後嘀咕:“《宮心計》裡看她眼熟,還以為是TVB的老戲骨。”

自然是不同的,看金馬獎直播的影片裡,她穿黑色禮服陪伴導演走紅毯,每一步仍舊是款款生姿,蓮步姍姍。現場主持人十分客氣地叫她“紅姐”,特別介紹她是香港首屆金像獎影后。那是1982年,二十二歲的惠英紅憑藉電影《長輩》拿到最佳女主角獎項,從此創造了一個紀錄。因為那是香港金像獎歷史上,第一次也是至今以來唯一一次,將最佳女主角頒給了動作女星。

內地觀眾最熟知惠英紅的時代,大抵是香港電影的全盛時期。她和胡慧中的《霸王花》,英氣勃發打出天下的動作片裡,惠英紅三個字格外巾幗英雄。

自己最初對她的印象,卻是在電視劇《戲說乾隆》的續集裡,在那部戲裡面她飾演邱罔市。看的時候年紀太小,情節差不多已經忘得一乾二淨,唯有這個名字既拗口又難認,卻偏偏就記住了。戲裡面她女扮男裝,跟秋官演的風流皇帝四爺搭檔。自然不會如芝姐般柔情似水、佳期如夢,但偏有一種英氣的嫵媚。

猶記得最後她追著秋官的馬,一路喊:“四爺!四爺……”

終究他還是不顧而去。

悵然若失。

不知編劇初初是何意,罔市,惘然一場,猶如海市?

所有絢麗華美都不過曇花一瞬,或有過愛的剎那,卻到底是咫尺天涯。人生太多的天塹難逾,於是所有的理想與浪漫,大抵都屈從了現實。

然後是《苗翠花》裡的三姨太、《太極宗師》裡的紅姨、《創世紀》裡的葉劉雪玲,甚至《倚天屠龍記》裡的滅絕師太,直到《宮心計》裡的譚豔裳。

太多明明熟悉卻又無法讓人記住的角色,太多或笑或嗔或怒或喜或打或隱一晃而過的鏡頭,漸漸便在時光裡熬成了所謂的“老戲骨”。

不過是1960年出生,和她同齡的鐘楚紅嫁作商人婦,十

六年恩愛相守未能白頭。另一個和她同齡的陳玉蓮則繼續拍電影、拍電視劇,抽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在災區做義工。比她大一歲的劉雪華馬上要在新《還珠格格》裡扮演太后,比她小四歲的張曼玉則已經是全港人心目中的聖瑪姬。只有她還在十萬紅塵中行走,於大小銀幕上演著戲裡的人生。

張愛玲說,隔著二十年的辛苦路回頭望,再好的月色亦是悽惶。

連她最鼎盛時期的搭檔胡慧中都已經淡出影視圈多年。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怕早已經物是人非。

她曾笑著對記者講:“上一次拍拖已經是十年前。”

不是不寂寞吧。

白紵芳橋踏落英,無人自惜醉顏紅。

看她在頒獎禮上落淚,泣不成聲地最後懇請大會多給她兩秒鐘,然後說出粵語:“感謝媽媽。”其實她是滿族正黃旗,當年全家遷往香港,一度落難到需得方當稚齡的她在碼頭上向遊人兜售香口膠。

顛沛流離的童年並沒有換來現世的安穩,近年來傳媒對她鮮少有報道。幾年前偶爾一次,香港金像獎欲邀請歷屆影帝、影后合影,她委婉拒絕,說:“我覺得很慚愧,二十五年來沒有拿過獎。”

並不是所有的藝人都會大紅大紫,並不是所有的風頭都可以一時無兩,並不是所有的影后都會家喻戶曉。時光淡而無味,歲月卻刀刀催人老。

粉絲們卻親暱地叫她“小紅”,是“小紅低唱我吹簫”的“小紅”,亦是“曲闌幽檻小紅美”的小紅。

然後抱怨《宮心計》裡她的臺詞太少。

誠然如此,相比劇中米雪飾演鍾司制的嬌俏猶存,相比關菊英飾演阮司珍的堅韌從容,相比謝雪心飾演郭太後的威而不拙,相比程可為飾演蔡尚宮的深藏不露,相比新一輩女星所演主角的那些爭鋒鬥戲,惠英紅的譚司膳,多少有那麼點綠葉配紅花,可有可無。

可是老戲骨之所以被稱為老戲骨,往往就是因為離開了他們,再好的皮相也只是皮相而已。一出真正精彩的大戲,總得有骨有肉有皮相,缺一不可。

《宮心計》裡她甫一出場,只是四司中的一個,好人到近乎木訥。遇上鍾司制與阮司珍唇槍舌戰,她總是息事寧人。

後來才漸漸隱約透出,原來她是尚宮的侄女,所有的一切所謂息事寧人,只是因為不需要她去爭。當然也有不可不爭的時候。當發現蔡尚宮將拋棄她獨自出宮養老的時候,惠英紅將譚司膳

這個人物表現得非常出彩。

臺詞最多的是第十九集,其實老戲骨演戲,有時候並不需要太多言語,偶爾隻言片語,便現功力。因為萬夫人過敏,譚司膳急於去向萬將軍解釋。那場戲裡她渾若無意地向萬將軍道出了鍾阮二人的恩怨,明明知道萬將軍就是阮司珍當年的舊情人,這一下猶如火上澆油。

若非大殿中她親口向鍾、阮二人道出實情,還以為她是真的惶急中說漏了嘴。

因為她之前的人物塑造,便是愚蠢到近於小白,讓觀眾白白替她都提著一口氣。沒想到逼到急處,她還會來這麼一下子。

在太后面前對質,惠英紅飾演的譚司膳瞥向蔡尚宮的那一眼相當好,好得簡直可以寫入TVB演技教科書。惶恐、害怕、不安、擔憂、驚懼……種種不一而足。現在TVB年輕的女明星裡,幾乎沒有人可以做到這一步。

不愧是大小螢幕上浸淫二十餘年的老戲骨。

深宮寂夜,她與蔡尚宮大段的對白戲,煽情臺詞幾乎可以忽略不論,只是眼睛裡那粼粼的淚光,偶爾一閃。

於是想起許多年前,那個追在秋官馬後的女孩子。

一直叫:“四爺……四爺……”

彼時年華,此時風華,漸漸化成欷歔。

因為《宮心計》的熱播,也有娛記挖出昔年的舊聞。原來惠英紅二十八歲的時候,曾去法國拍露點寫真。

事隔二十一年,據說紅姐還很自豪地對記者說:“我拍寫真的目的,是想讓人知道我也可以很女人。那本寫真不是滴奶吃雪糕,出來的效果很健康、很美感!”

彼時她被定位於“女打星”,觀眾在銀幕上看來看去,全是看她的拳頭身手。於是不禁揣測,或許她也曾希望可以將自己女性嫵媚性感的一面表現出來。

誰沒有年輕過,誰沒有肆意過,誰沒有想過要留下青春張揚的印記?

“贏盡滿城宮心計”的盛典上,看她著譚豔裳的戲妝,親吻金馬獎獎盃。

有人說TVB的運氣真好,拍個臺慶劇,也能用金馬獎最佳女配來演配角。

我覺得,不如說是惠英紅雲開月明。她的銀幕經歷,陰晴圓缺,彩雲追月。從清鉤如眉的首屆影后,到動作女星,曾經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也曾經寂寥清輝,獨上西樓。

於如今,是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200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