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母後不罪之恩。臣妾得聞薛表妹身體不適,已經作主命人送她回京了,母後只管放心。”元春仰望著太后,眼裡滿是崇敬和感激,又磕了一個頭才就著晉嬤嬤的手起來。
兩人正隨意說著山莊裡的閒話,卻是皇上帶了禮部尚書一起過來。
元春聞得皇上前來,好一陣欣喜。她本就比皇上大一些,皇上對她並不算很寵愛,上次發生了賜婚黛玉之事後,更對她惱恨了好一段時間。偏皇上身邊時不時冒出一些美人,引得皇上在她身上的一分情意也漸漸消退了。如果不是太后時常提點著,估計她跟在冷宮都沒兩樣。
自打來了山莊,除了在宮宴上,她都沒有機會見見皇上,不由細細打量起自己的穿著來。今兒為了請罪,有些素淡,一襲天青色宮緞長裙,腰間掛著丁香色金線繡蝴蝶的荷包,碧玉簪碧玉手鐲,反比平日多了一份清爽。看看,倒也還算滿意。
皇上不意會遇到元春,看她今日很有幾分楚楚動人之態,便把近來厭惡的心丟開了幾分,帶上了笑顏與太后行禮:“兒臣見過母后,母后可還好?若是熱,只管多多的擺些冰。”
雖然太后對其他人不怎麼,但自己的親生兒子還是頗為疼愛的,皇上打小在先皇面前就不打眼,是以與太后的母子感情極好。往日裡,也是孝順有加的,當然更多的是怕太后。
“就你孝順。罷了,這樣就很好。倒是你,這般熱的時候,急著過來作甚?”太后含笑拍了拍兒子的肩,與他一同坐下。
“卻有一件事,兒臣來討母後的主意呢。”皇上今年也不比墨涵小多少,但看著總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
“哦。正好,母后也有一事與你商議。鄭大人一起來了,更好。”
禮部尚書姓鄭,名喚廣庭,是忠順王的堂弟,當然也是太后的堂弟。為了給人公平避嫌的感覺,忠順王並沒有擔任非常重要的職務,但是鄭家的其他人一個都沒閒著,都被太后安插在了重要部門。鄭大人自進來給太后和元春行禮之後,一直靜靜地立在下邊,低頭不聲不響。
皇上聽太後說有事,一時起了興致,把自己要與太后商議的事先丟了開去,好奇相問:“母后有什麼吩咐,只管說與兒臣,兒臣即刻差人去辦了。”
“你呀,就是性子急。皇兒可聽說了今早林王爺那裡發生的事?”太后不答反問。
皇上當時聽說就恨不得跑去湊湊熱鬧,他真沒見過主動投懷送抱的女人,最好笑的是還送錯了人,他對那個薛寶釵很有興趣。不過被身邊的人左勸右勸,到底沒有去成,堂堂一個皇帝跑去看這樣的熱鬧,實在有點辱沒天朝的臉面。這回見太后問,不滿之情溢於言表:
“聽是聽說了,可惜沒有趕得及看到。母後,你說世上竟還有這樣的女子,有趣有趣,偏偏墨涵沒福,送上門來的美人都白白便宜了別人。”皇上只顧說得高興,渾然不覺這不是一個作皇帝的人該說的話。
太后聽見這話不妥,當著這麼多人,不好開口訓斥,放重聲音咳嗽了兩下,方止住了皇上的話頭。
皇上還不是那種傻子,立刻意識到自己這樣不像個皇帝該有的樣子,忙抿了嘴,板了臉,終究忍不住嘀咕了一句:“不知那個女子生得怎生模樣?”
太后被氣得有點胸口發疼,這個扶不起的阿斗啊,腦子了除了這些事就不能裝點其他?冷冷掃了皇上一眼,嚴聲喝道:“皇兒。林王爺年將二十,過了婚配娶親的年紀,你說咱們是不是該操心操心了。林府裡有個女主子主內,林王爺也能更好的為皇兒分憂。皇兒有沒有什麼合適的人選?”
皇帝被這一驚一乍的,嚇得不敢再胡說,聽太後的話有理,滿口應是:“母後計較的對。是該給墨涵娶個媳婦了,只不知他看上了誰家的女子,朕替他賜婚即是。不如咱們把他喚來,問問他的意思?”
太后本來是想直接給墨涵賜下賜婚聖旨的,但皇上這麼講也不是不行,雖然皇室婚禮多半是由太后皇上作主的,事先一般也會問問當事人的意見。何況,或許能趁這個機會,套套林墨涵的口風,如果他主動提了哪家的姑娘,那就要注意一下他們兩家的交情了。想到這裡,太后點頭命小太監去傳林王爺過來。
墨涵恰從致爽齋回來,在煙波樓外的甬道上,遇到了傳旨的小太監。
宮裡的人誰不是成了精的,小太監瞟到銀票上的數額是50兩,小心袖了,跟在墨涵身後邊走邊嘀咕:“恭喜王爺賀喜王爺,只怕很快就能娶王妃了。有皇上和太后娘娘兩位聖人替王爺操心,必是名門貴女世家千金了。”
這話看似無意,其實已經向墨涵暗示了最重要的資訊,皇上和太后此番宣他前去是為賜婚,有什麼想的趁早計較了。
墨涵並不吃驚,在寶釵一事發生後他就預計到了這樣的後果,光明正大的在他身邊安插人這樣的好機會太后豈會錯過,他也想好了應對之策。不過這個小太監這麼知情識趣,值得一交,隨手扯下了腰帶上的玉佩遞過去。
這玉即便算不上最好的貨色,絕對是上佳的,像他這樣的小太監還是不容易得到的,喜得眉開眼笑,把元春、鄭尚書俱在一事隨口提了。
太后見了墨涵,依然慈祥和藹,似乎兩人之間從來沒有發生過那些不快。墨涵樂得作不知。
皇上人是混賬了些,但因墨涵反應敏捷倒也沒有駁過皇上的臉面,是以皇上還是非常看重墨涵的,一見他就笑道:“你可來了。以前朕問過你有沒有看上哪家的小姐,朕給你作主,你都推說沒有。這回母後親自給你作主,快好好選一個。”在皇上心裡,儼然已經將墨涵當做了自己的大舅子,還指望著他把黛玉送進宮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