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說 > 玄幻小說 > 隋唐之李家庶子 > 第211章 武德二年全文閱讀

第211章 武德二年

香積寺的菩提樹下,李隱與玄奘小沙彌交談了許久,直至觀音婢、採蓮等人要離開了,這才與之作別。

玄奘法師之所以在後世的名頭這麼大,自是因為名著《西遊記》的存在了,不過《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可不是瞎編的。

玄奘法師歷史上確有其人,他西天取經的事蹟也是真實發生的,只不過是沒有白龍馬騎著,也沒有三個神通廣大的徒弟護著,就這麼一個人孤身到了天竺,最後取得了“真經”而返,實乃中國佛法里程碑式的人物。

當然,此時的玄奘僅有十六歲,尚未萌發去天竺取經的想法,李隱對此也未做什麼引導,遵從著順其自然的原則,他能做的,或許是在他決定西行的時候,助他一臂之力,畢竟在原本的歷史上,玄奘打算西行求法之時,曾多次向朝廷上表請允西行,但均未獲李世民的許可,以致“冒越憲章,私往天竺”。

除夕夜,李淵依舊制在太極宮宴請百官,與百官共慶佳節,這是大唐建立後過的第一個除夕,故而操辦得十分濃重熱鬧,就連一些以前沒資格到場的小官,也通通有了資格到這太極宮來,許多人都視之為是自己畢生的榮幸。

觀賞了宮女的精彩歌舞、吃過豐盛無比的晚宴之後,百官便可在規定的範圍內走動,太極宮中的氛圍頓時變得更加的熱鬧了。

李隱這時,正與黃門侍郎陳叔達漫無邊際的閒聊著。

陳叔達南陳宣帝的第十七個兒子,南陳後主陳叔寶,便是他的大哥了。陳叔達容止出眾,頗有才學,十餘歲便能即興賦詩,揮筆立成。

李家起兵太原,舉兵入長安之時,陳數達為絳郡通守,以八千士兵據守郡治正平城,但終究寡不敵眾,獻城投降了李淵。

因為陳叔達獻城的這件大功勞,使得李淵對其很是重用,先後擔任身邊要職,大唐建立後,更是被任命為黃門侍郎,掌門下省之機要。

“晉王,我可是最近常有聽到別人詆譭你啊,所謂三人成虎、眾口鑠金,你這可要注意點才是,否則可是有可能會釀成大麻煩的。”閒聊許久後,陳叔達忽然向李隱正色道。

李隱愣了一下,隨即道:“多謝陳侍郎的提醒,我以後會多加注意這方面的事情的,不知現在都有哪些詆譭我的謠言?”

陳叔達道:“什麼亂七八糟的都有,居功自傲、不遵法紀、生活奢靡等等,明智之人聽後應該都是不信的,但這些謠言流傳得久了,只怕對晉王殿下會造成不利影響。”

李隱點了點頭,不由的陷入了沉思,如此多詆譭他的謠言忽然傳開來,很大可能是有人在背後指使的,他得好好謀劃謀劃才行。

李隱看了看遠處已恢復意氣風發姿態的李世民,又看了看觥籌交錯間的李建成,再看向正享受別人拍著自己馬屁的裴寂,心中一陣冷笑。

除夕夜過後,時間便正式來到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了。

剛剛過去的武德元年,註定是要在青史上留下重筆的一年,在那一年裡,天下可謂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楊廣江都被弒、李氏代隋,建立大唐、李隱滅西秦、李密兵敗北邙山,中原大戰勝負已分……

以上每一件事情,都是影響深遠的大事件,當它們同時都發生在同一年之時,這一年自是讓人難以忘懷了。

此時天下未定,究竟鹿屬誰手,仍是個未知數,接下來的武德二年,只怕也是激盪起伏的一年。

……

這個時代的謠言傳播,都是靠人云亦云,就傳播的速度來說,自是不能與信息時代相比,還是比較好控制的。

首先,李隱從詆譭自己謠言的源頭抓起,派遣王府護衛、以傅鷹為首的情報部門等到酒樓飯館等地,暗中觀察,尋找造謠之人,一經發現,立即抓起來,直接以詆譭親王名譽的名義送至長安、萬年兩縣的縣衙關押。

然後,李隱還讓人深入百姓之中,宣揚他的光輝形象,與對他有偏見的人理論,以糾正民眾的愚昧之見。最後則是堅持以身作則,讓百姓親眼目睹他到底是怎麼的一個人。

經過一番應對措施後,詆譭李隱的那些謠言總算是被制住了,並未進一步的擴大影響力。

武德二年的正月十五過後,李世民便從長安誓師出兵,揮師自武關向佔據南陽的朱桀進軍。

朱粲這時已有兵二十多萬人,聲勢很大,但為人殘暴,淮安當地的豪強楊士林、田瓚等都已在這時起兵攻打朱粲,李世民出兵後,許多州縣也都有響應,所以李世民此戰要想獲勝,應該不是太難的事情。

李隱本以為自己應該能過上幾個月較為清閒的日子的,李淵對此原本也是這麼安排的,然而自河西地區而來的一封書信,卻將這個規劃給打破了。

河西地區的李軌,因去年李世民在高墲城的戰敗,李淵為了拉攏他,便稱李軌為堂弟,李軌也在那時向大唐歸降了,被李淵封為涼王。

不過在去年的十月份,李軌趁李隱與薛仁杲的大軍交戰正酣,而長安空虛之時,竟登稱帝了,改年號安樂,並在稱帝之後,派了重兵到雙方勢力的邊界,意欲何為,自是不用多言,若不是他將要率兵驅長安之時,正好傳來了李隱滅西秦的訊息,雙方只怕已然交戰了。

眼見大唐滅了西秦,佔據了隴右後,實力大增,李軌便有些後悔不該稱帝了,他召集群臣後在朝廷上議論道:“唐天子是我的堂兄,現在已在京邑做上皇帝。一姓之人不應自相爭奪天下,我想去掉帝號,接受唐朝的封爵,不知眾愛卿以為這樣合適嗎?”

李軌的尚書左僕射曹珍立即表示反對:“隋朝失去天下,天下人共爭君位,稱王稱帝的,豈只一人!唐朝在關中稱帝,涼朝在河右稱帝,本來不相妨礙。況且陛下已經做了天子,何必又自己貶黜自己呢!如果陛下想以小事大的話,就請依照過去梁朝蕭衍服從魏朝的那種做法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