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說 > 修真小說 > 崇禎有家店 > 第七十二章 蛇打七寸下全文閱讀

第七十二章 蛇打七寸下

藏富於民,這是文官經常掛在嘴邊上的一句話,同時還有一句話叫做不與民爭利,這一直是文官反對皇上加稅的說法。好像皇上一旦徵稅,天下的百姓就不活下去了。

可是加餉他們不反對,因為加餉不是加在這些當官的身上,而是加在百姓的身上。

大明與其說是藏富於民,不如說是藏富於官,天下三分之二的財富都在官員的手中。剩下的三分之一則是在大商人和大地主的手裡,而且這些商人還都是讀書人居多。

也就是說,他們是官員滋生的土壤,是天下士人的基石。

一旦增加商稅或者礦稅,那就是在和他們爭利,誰敢亂動?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開國的太祖制定的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政策,那就是士人不納稅。這一項,將整個大明朝的士人給養了起來,讓他們成為霍亂天下的根源。

制定這個政策的初衷是為了鼓勵人們多讀書,算是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可是卻變成了投機倒把的生意。

百姓將土地的所有權交給士人,逃避掉了國稅,然後從士人的手裡租種土地,租子要比國家的稅錢低很多,這樣一代代的積累,國家能夠收到的稅也就越來越少。

大明的商稅也低廉的可以,是三十稅一,如此低廉的商稅,在加上官商勾結。很多商人在運輸的過程中,直接打著官員的牌子,一路上暢通無阻,一分稅款都不用繳納。

朝廷沒錢,皇上沒錢,那說什麼都不算了,無法調動自己的軍隊,給官員開不出餉銀。無力賑災,無力治理水患,無力修橋鋪路,這樣的皇上百姓會念的好?

崇禎皇帝早就想明白了這一點,自己如果想改變大明的命運,唯一一點就是對士人開刀。

這一刀不但要開,而且要開的開的狠,開的幹淨利落,開的沒有絲毫的猶豫。

文震孟見崇禎皇帝絲毫沒有放過自己的意思,只好開口說道:“皇上,大明國稅收不上來,原因很多,天災頻仍,戰事多發,各地官員貪汙嚴重,臣以為只要澄清吏治,定然能夠將稅收上來。”

那可是太祖皇帝的法令,誰敢提出更改啊?讓士人納稅,說出這句話的人估計會被噴死。

崇禎皇帝看著文震孟,眼中閃過一抹失望,身子坐回到龍椅上,揉了揉自己的額頭。怪不得大明這麼多皇帝,他們信任的是太監,而不是這些所謂的忠心臣子。

即便是文震孟這樣的臣子,忠正耿直,敢於為民出頭,可是遇到這種事情,依舊是免不了的退縮。

改革的事情,崇禎皇帝可以主持,但是一定要有人去衝鋒陷陣,崇禎皇帝不準備用廠衛來做這件事情,那樣的話名不正言不順,阻力會更大,只有士人來推動。

拉攏一批士人,打壓一批士人,這才是最好的辦法,可是崇禎皇帝沒想到開始就受挫了。

“文愛卿,朕那一日在城中遇到你,聽你慷慨陳詞,為國為民之心,讓朕心頗感溫暖。朝堂之上,放眼看去,大多是碌碌無為之輩,結黨營私,魚肉百姓,為國為民的人不多了。”

“大明遼東有野豬皮,北方有韃子,國內黨同伐異,地方人禍不斷。”崇禎皇帝看著文震孟,用一種頗為失落的語氣說道:“大明朝大廈將傾,朕本以為愛卿是大明良才,能夠扶大廈於將傾,挽狂瀾於既倒。”說道這裡,崇禎皇帝沒有在開口,只是輕輕的擺手:“下去吧!”

文震孟身子一震,聽著崇禎皇帝的話,心中頗為酸楚,身子不由自主的搖晃了一下。

皇上居然如此看重自己?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皇上居然這麼評價自己?文震孟覺得自己身體都在顫抖,心中覺得十分憋屈,那種憤恨的感覺讓他覺得自己很沒用。

羞愧難當的文震孟不禁握緊了拳頭,此時他不禁想到了自己家裡掛著的那幅畫像,那副自己先祖文天祥的畫像。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震孟臉漲得通紅,轉回身子跪倒在地上,大聲的說道:“臣愧對皇上的信任,有負先祖威名,無論何事,臣願為皇上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崇禎皇帝一直盯著文震孟,心裡也緊張的要命,生怕自己的激將之法沒用。

現在看來還是很有用的,文震孟本身就非常的正直,加上文家歷代的教育,很多東西已經是刻到骨子裡面的。崇禎皇帝之所以選擇文震孟,其實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為人刻板不可怕,不知道變通也不可怕,但是只要幹做事,那就最好不過。

崇禎皇帝有時候挺想手下有一個海瑞這樣的人,雖然說話難聽,也敢正面硬頂皇上,但是這樣的人作為改革的急先鋒,絕對是非常合適的,絕對會讓很多人厭惡不已。

關鍵問題是他的人品沒有可以被攻擊的地方,按照儒家的禮教來說,海瑞就是一個聖人。

雖然崇禎皇帝對很多海瑞的做法也不認同,但是這妨礙崇禎皇帝來用他做事情。

無論是收稅,還是清丈土地,海瑞都是最合適的人選,給他一個欽差的頭銜,挨個省份的清丈土地,負責稅收,相信會讓很多人怨聲載道,但是崇禎皇帝肯定做夢都會笑醒。

崇禎皇帝連忙從龍椅上下來,伸手將文震孟從地上攙扶了起來,大笑著說道:“好,很好,朕沒看錯人,有你先祖文天祥的風範。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愛卿放心,朕會永遠站在你身後。你不是晁錯,朕也不是漢景帝帝!”

晁錯?聽到文震孟說晁錯,文震孟即便有了準備,心中也是一驚,皇上這是鐵了心要改革。看這樣子,似乎還是大革新,推出新政,甚至比張居正還有有大力度的新政。

對於晁錯,文震孟顯然不陌生,那可是漢朝的名臣,也是名留青史的人物。

晁錯的主張很多,但是最著名的還是他的《削藩策》,剝奪諸侯王的政治特權以鞏固中央集權,損害了諸侯利益,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諸侯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為名,舉兵反叛,景帝聽從袁盎之計,腰斬晁錯於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