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說 > 穿越小說 > 破壁記 > 第112章 新人念舊人全文閱讀

第112章 新人念舊人

吃完麵條,鄭利民安排連生和錢三江去客房休息。連生頭枕雙手,看著床頭灑地的月光,心裡想著:馨兒,你如今在哪兒?可也正望著寒夜的月光,思念著我嗎?

連生思緒雜亂,滿心悽切,難以入睡,便披好衣裳,獨自往梅園散心。他見月色下的梅園,枝影稀疏,橫斜斑駁,想起當日與周可馨他們賦詩的情形,笑言旦旦仿如昨日。可今夜佳人不在,花期未逢,卻是另一番寂寞景象。連生沉吟良久,想起一首《釵鳳頭》詞來,撿起地上一段梅枝,將它劃牆上:

急行夜,西風烈,離人孤枕心頭怯。

歡顏散,執箋看。

纖毫說盡,絞決心肝。

寒,寒,寒。

彎鉤月,飄零葉,幾度蕭索淒涼界。

空無向,心潮泛。

佳期安在,寄情舟蘭。

難,難,難。

連生寫完將枝條扔了,卻見梅園門口,鄭依玲披著銀狐斗篷,裹著黛紫色的綢裙,映襯著修長曼妙的曲線,暗夜中正挑著一支八角的小燈籠,痴痴望著自己。

連生走近她身邊,輕聲問道:“依玲妹妹,你也有心事麼?”

鄭依玲忽然流出淚來,撲在連生懷裡。連生一時手足無措,只是呆呆站著,任她在肩上嗚嗚哭泣。過了一會兒,鄭依玲哽咽道:“連生,我心裡好難過,卻沒有你這樣的詩才,縱有心事的時候,也不知道該對誰說。”

連生聽得心中酸楚,伸手攬住她,撫了撫她的秀髮:“傻妹妹,你要是願意,便說與我聽好了。”

鄭依玲臻首離開連生的肩頭,抹了抹眼淚,卻牽著連生的手,拉著他一同往園子裡走,口中幽怨地說道:“你娶了馨兒姐姐,那時只怕已忘了我吧?現在到了梅園,竟然還要想她。可憐我陪你出生入死,你卻猜不出這世上願意捨身救你的人是我。今夜,你就這麼一直陪著我,哪怕是在園子裡受冷,好麼?我答應你,過了今夜,你是你,我是我。”

眼前的鄭依玲如梨花帶雨,望著連生,嘴角卻含著幸福的笑意,此情此景,彷彿曾出現在連生夢裡,她的哀怨,還有方才熱烈的情話,連生聽得都有些熟悉,像三生石上寫過的他們倆的小說,又或者是他前世在修行落髮之前,已發生過的夫妻別離時的情形。

連生眼睛紅潤,想說幾句話,嗓子卻被什麼堵住似的發不出聲來。他拉著鄭依玲冰冷的手,放進胸前的衣服裡捂著,生怕她受哪怕是一點點的風寒。鄭依玲已被連生熾熱的目光融化了,順勢依偎在他懷裡,輕聲說道:“我剛才說的不算數,過了今夜,我仍是要纏著你了。”

連生噗哧笑了出來,轉念想起周可馨,惆悵中多了一絲無聲無力的嘆息。

連生好說歹說,好不容易將鄭依玲勸回房間休息,回房之前,鄭依玲突然在他臉上親了一口,轉頭便往屋裡跑。連生楞了一下,感覺臉上溫溫涼涼,心頭暖暖洋洋的,見已是凌晨丑時,而自己睡意全無,心道:這時頭腦裡一片混亂,既睡不著,乾脆打打坐,恢復些許精神。

數息之後,連生已進入輕安境界,六識內蘊,澄澄淨淨。這時連生忽然看見周可馨站在不遠處,笑盈盈向他走過來,連生心中歡喜,又感覺氣氛有些詭異,周可馨看上去不像平常那般親切,轉念想到:這是陰魔境界,凡見一切相,皆是虛妄!便對“周可馨”置之不理,專心念起“阿彌陀佛”來。

面前的周可馨見連生心光大盛,專念精誠,停住腳步不再往前,嘴角冷笑道:“連生,要不是你那把公孫劍古劍曾以阿羅漢血祭,我焉能死在你的劍下。”

連生耳聽得清楚,卻不去答話。

“周可馨”見連生毫不搭理,搖身變成一尊金光閃閃的彌勒菩薩,於空中端坐蓮臺,說道:“莫以為你持唸佛號得力,我便傷不了你,殺身之仇,血債血償。”

連生想起,自橫澗山殺死那條百年大蛇,已有數日,莫不是大蛇的中陰身對自己懷恨,前來索命?連生道:“仙子,當日你殺傷數人,罪孽深重,我本想從你這裡獲一些蛇涎草救人性命,並不是有心要殺你。”

那尊彌勒菩薩見連生心念轉換,立即幻化成一條黑蛇,張著血盆大口便向連生撲來,連生嚇得毛骨悚然,心道:“我命休矣。”耳邊忽聽兩聲佛號,身邊出現兩位童子,手結護身印,撲來的黑蛇瞬間爆退,面露驚恐,說道:“何方神聖,敢壞我的好事?”

一位全身純白明透的童子道:“我是你在橫澗山中的鄰居普願。”

另一位童子道:“我是連生的師叔樂齋。”

連生吃了一驚,細看那位童子,果真是樂齋孩童時的模樣,“師叔,你怎麼變成這樣?”

“我和普願此刻都在定中,感應到你可能出事,便出意生身前來救你。你不要說話,但專心唸佛,一切陰魔便不能侵犯。”

連生點點頭,忙專心持唸佛號。樂齋和普願走近幻化成黑衣女子的黑蛇面前,三人低聲說了半個時辰,那女子最終點點頭,轉身離去。普願“童子”走到連生面前,說道:“連生,我與你師叔已經和那女子談好,每日誦經迴向於她,助她另行投胎,化解心中怨念。我當日以白血祭劍,神氣虧損,如今出的是陰神而非陽神【注】,受不得天雷地火驚擾,好在有樂齋先生相助,不然就危險了。我先回橫澗山,有緣下次再來看你。”

【注:意生身分陰神、陽身兩種,於定中都攝六根,氣脈貫通後,六根七識可離開**,呈現孩童之狀貌。佛教修行不重視養生,出的多數是陰神。道教“煉精化氣,煉氣化神”,在身體精、氣、神處在滿盈狀態時,才能出陽神。陰神無物質**,普通人看不到。陽神有**,屬於化身成就,身外有身。“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不遠離俗事、斷絕慾念,就不可能精氣神充盈,可一味逃離塵世,又不符合佛教慈航入世的精神,所以多數佛教修行者悟道之後,生死有把握了,便甘願服勞其形,以犧牲修行境界為代價,深入紅塵俗世,服務眾生以結善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