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民主(下)
“據我所知,大韓之所以被尊為‘平等帝國’,是以人人平等為基石;是真正的還政於民,也就是說‘民主’。”張嶽開始介紹。
“大韓每五年進行一次大選,主要是選舉城主和監管會成員。”
“以大韓造冊人口為據,十八歲以上所有百姓不分男女,每人一票;得票居前十者勝出,此十人中得票最多者為城主。任期五年,全權管理城市;其他九人為監管會成員。”
“這其中有一條鐵律,就是每一名參選人員,不得是築基修士。畢竟大韓修士比例還不到百分之一,這樣才能代表絕大多數人的利益。”
“五年後重選,五年其間,若有人不稱職或出現貪腐,只要被敲響城主府大門外的警鐘,‘暗行御史’就會出現;只要證據充足,核查無誤;被敲響警鍾之人,就會被法辦。然後被第二人頂替取代,以此類推。”張嶽耐心地講解。
“每名城主最多可連任兩任,最多不能超過十五年。”
“全國五十七個城市,每城推舉出一名最出色的候選人,可為現任、前任城主或者其他人,競選總統;同樣得是普通的百姓。”
“每名候選人發表自己的治國理念,最後由全國五百七十名監管會成員共同投票,得票最多者為‘準總統’,經‘暗行御史’稽核,最後報經女王授權,向全國監管會及女王陛下宣誓;行使建設治理整個國家的權利。”
“總統任期五年,到期後重選,若是連任,只能五年,十年後哪怕再出色,也要卸任,以防滋生腐敗,避免家天下的存在。”
“當然事無絕對,若總統確是一代偉人,並經全民公投,得到民眾認可和信任,為保持其執政綱領的持續性,可以再行延期;直至其將胸中的報復盡展,為百姓創造出更為美好的明天!”
“任職期間,由餘下的五十六人組成最高監管會負責監督;若被彈劾,超過五百六十九人半數,則被罷免,由排名第二的候選人接替總統職務,直至五年期滿。”
張嶽一口氣將大韓的體制說出,心中激盪不已。
“原來如此,這回我總算明白了,大韓為何被稱為平等帝國!”金丹五層慨嘆道。
“這才是真正的由百姓當家做主;不愧為‘民主’二字!”
“若是有修士插手其間,又當如何?”金丹五層又提出了新的問題。
“大韓是軍政分開的,所有築基以上修士皆效忠於‘平等女王’,‘平等修士軍’接受國家供養,專心修煉不得參與政事,只有在國家危難之際,由平等女王簽發命令方可行動,否則視為對平等女王的挑釁和叛國。”
“這也是《新約》中的部分內容。”張嶽解釋道。
“當然,不問世事的修者不在此列,但也不允許參與操縱選舉,不然會被視為全民公敵。”張嶽的態度嚴肅異常。
“那若干年後,會不會出現新的不平等?”金丹幽幽地問道,他可不想真正的出現這種狀況。
“這完全可能,這就需要不斷地完善制度,加強監管。”張嶽毫不猶豫地回答。
“誠然,絕對的平等是不存在的,就如完美一般;試問,天地本不全,絕對完美如何存在?”
“但即便如此,誰又能阻止他人追尋完美的腳步?”張嶽提出了反問。
“所以說,平等是億萬百姓人生的動力,是不可阻攔的洪流!”張嶽語帶鏗鏘。
不知不覺間,張嶽身邊圍滿了酒客,所有人都靜聽著二人的談話,鴉雀無聲。
“那你不覺得《約法三章》有些過於苛刻了嗎?”金丹五層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修真界若肉強食,若不用重典,普通百姓如何自處?他們沒有反抗之力,只能任人魚肉;只能生生世世作為奴隸牛馬,苟且偷生,供人驅使,永無翻身之日。”
“試想,連生存都得不到保障的人,如何能夠為國家貢獻心力,他們時刻所想,最主要的是如何生存、保全自己,所作出的貢獻將非常有限。”
“《約法三章》的出現,則對普通百姓給予了最大尊重,試問是普通百姓能夠斬殺修士?還是修士可以輕鬆取了百姓的性命?這不言而喻。”
“《約法三章》對所有人的勞動成果給予保護,在人人平等的條件下,把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徹底調動出來,試想一下,幾百萬、幾千萬百姓的共同努力、創造的結果會是怎樣?國家想不富強都不可能;這正中了那句話——團結就是力量!”
“至於,嚴禁在公開場合說謊,對造成影響的處於仗刑,咋聽起來,好像有些過分;但這正是《約法三章》的精華所在,它著手於人性,規範了最基本的步驟,將罪惡抹殺在了萌芽之中,使每一個人皆注意自己的‘言行’,將‘德行’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讓所有人將‘德’看的比什麼都重要;這才有了誠信經營、遵紀守法、各行正途;‘德’是衡量的標準和一切,只有有‘德’之人才能受到尊重。”
“積‘德’累功,才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君子國度,人人平等才是真正的‘民主’。”張嶽說道此處,酒樓之內,落針可聞。
“沒有真正的‘民主’一切不過是虛忘之談,而國家想要強盛,就必須實行‘民主’。”
張嶽見好就收,趕忙抱拳道:“這不過是在下的淺識拙見,不妥之處還望見諒。”
眾人紛紛還禮,與張嶽交談的金丹五層更是異常激動。
“道兄的一番話,令羅某受益匪淺,不知可否告知姓名,讓在下永銘於心。”
張嶽並不怕姓名外洩,反正該辦的都辦完了,在酒樓不過是想瞭解一下情況,順便品嚐一下秦國的美食,犒勞自己,然後他就要回到妻子身旁。
“在下張嶽,道友客氣了。”
羅姓金丹拱手致謝;轉而陷入沉思,竟忘了回報名字。
一旁的眾多修士,紛紛上前見禮,通報姓名,把張嶽恭維的臉皮都有些發燙。
又是一番推杯換盞,張嶽被奉為上賓。
酒足飯飽,張嶽喊來夥計結賬,結果引來眾人一片討伐之聲,無奈之下,只能愧領,起身向眾修告別,留下多份通訊玉簡,這才飄然而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