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火星越近,就越感到它的引力,好久都沒有重力的感覺了,雖然火星的引力要比地球得多,但在太空中飄流了三年多的人們,這一下突然又有了腳踏實地的感覺,這些感覺真的無比真實。
蘇宇感覺自己的身體終於重新屬於了自己,那種肌肉觸感十足的真實,已經逐漸的離開了做為人世間的感觀。雖然還沒有真正踏上火星的土地,但腳下有根的真實感受,卻是最好的。
火星離太陽的距離為227940000千米,按離太陽由近而遠的次序計為第四顆,比地球,直徑為6794公里。它公轉週期約687天,自轉週期約24時37分。也就是在火星上一天的時間和在地球上的時間差不多,但一年的時間卻差不多是地球的兩倍。
人類從一九六零年開始探測火星,至今已經探索了五十年的時間,但成功的次數很少,在多達五十次的探測活動中,只有八次是成功的。
從1960年10月10rì14時27分49秒蘇聯火星1A號發shè升空失敗開始,到2011年11月26rì,米國“好奇”號火星車發shè升空,隨後順利進入飛往火星的軌道。好奇號是第一輛採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2022年8月6rì在火星著陸結束,人類的探尋火星的歷史已經過去了整整五十年的時間。
從1997年美火星探路者在火星著陸開始,接著2001年4月7rì,米國火星探測車奧德賽號也圓滿成功的到達火星。到了2003年6月10rì,還是米國的勇氣號火星漫遊車,也成功地對火星進行了探查。直到2003年7月8rì,又是米國機遇號火星探測車,同樣成功地到達火星,如果不是它的電池耗盡,也許現在它還在盡力的工作。
現在華國的空天實驗二號宇宙空間實驗站,搭載著米國和羅斯國兩國的實驗倉,組成一個由三國共同完成的人類繁衍計劃,就要踏上火星,並且要在上面落地生根、發芽壯大。
蘇宇結合大家的意見後,選擇把空間站在火星上著陸的地,安排在人類最近一次發shè的探測火星車好奇號的著陸的附近,一方面考慮到地表的平整,還有一個考慮就是能夠儘快找到好奇號,就能夠更好的從它的資料庫裡瞭解到火星的資訊。
雖然現在離好奇號的著陸已經過去三年多了,但空間站上的高頻雷達還是搜尋到了一個極有可能被辨別出來的人造物體,雖然沒有太多的資料證明那就是好奇號,但蘇宇的直覺告訴他那就是好奇號。
選好了著陸地,接下來就是全力的按照計劃執行了。
火星上沒有大氣層,所以空間站不用擔心被和大氣的摩擦產生的高溫融化,但火星的引力也足夠強,一但進入火星的引力範圍,發動機的方向就不是要加速而是要減速了。
穿過了最危險也最難控制的火衛一的軌道圈,火星的引力就開始明顯加強起來。蘇宇就命令空間站開始減速,不要太快進入著陸軌道,並密切關注燃料損耗的情況,如果在燃料允許的情況下,能有多慢就要多慢的著陸。沒有設定降速傘的空間站,只得全部依靠發動機的推力來降落。
要是降落速度太快,或者降落時站身不平衡,三個對接倉的最脆弱部位就會受損,那樣就會使得空間站裡的空氣洩漏,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甚至會危害到人的生命。
空間站是以一定的傾角進入火星著陸軌道,就象一架飛機著陸需要跑道一樣,空間飛行器的著陸也需要長距離的減速來緩衝飛行速度,這樣就能更平穩地著陸而減對飛行器的損傷。
“還有一時就要著陸了,大家開始按計劃穿上太空保護服吧”。蘇宇看著雷達資料提醒大家,為了保證著陸的安全,穿上宇航服是為了保險起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何況這還是從來都沒有人類涉足過的地方,未知的因素讓人類不得不心行事。
有了周密的計劃,人類宇宙空間站終於平安地著陸在預定的地方,發動機吹起漫天塵土,一下子就把空間站封了個嚴嚴實實,蘇宇和其它人一樣,從窗子裡什麼也看不到外面的情況,大家都默不出聲,忐忑不安地等待情況的明朗。
“夥計們,有誰想跟我一起去火星上走走?”蘇宇看到這略微沉悶的氣場,又開始起了俏皮話。
“哇哦!我要去,還有我,算上我一個!”他的話立即得到大家的響應。
蘇宇第一個帶頭走出了空間站,這回終於真正腳踏實地了,大家都興奮異常,這顆億萬年無人打擾過的星球,終於被地球人類踏足了。
按照原來的計劃,首先尋找三年前著陸的好奇號探測車。還好空間站著陸的地方就在附近,蘇宇和大家很快就發現了好奇號行動的軌跡,尋著軌跡又很快找到好奇號,很久沒有收到來自地球的指令,如今的好奇號正靜靜地停在那兒孤獨地等待。
蘇宇從好奇號的資料中看到了這樣的資訊:
火星的火山和地球的不太一樣,除了重力較使山能長的很高之外,火星地表還缺乏明顯的板塊運動,使火山分佈是以熱為主,不像地球有火環的構造。火星的火山主要分佈於塔爾西斯高原、埃律西姆地區和零星分佈於南方高原上。
火星地形圖中,在西半球聳立一個醒目的特徵,zhōng yāng即為塔爾西斯高原,高約14公里,寬過6500公里,伴隨著盛行火山作用的遺蹟,包含五座大盾狀火山,包括太陽系最高的奧林帕斯山,有27公里高,600公里寬。其他四座包括艾斯克雷爾斯山、帕弗尼斯山、阿爾西亞山和亞拔山--以體積和1600公里的直徑來看是太陽系最大的山。
艾斯克雷爾斯山高度大約18225米,曾被誤認為是火星最高的山,帕弗尼斯山高度也超過14千米,阿爾西亞山高度大約17.7千米,火山口直徑大約116千米,亞拔山在塔爾西斯高原最北邊,基座寬達1600千米,但是最高只有6千米,不過火山口直徑卻有136千米,是五大火山中最大的一個。在大火山之間亦散佈著零星的火山。
火星的另一端還有一個較的火山群,以14.127公里高的埃律西姆山為主體,北南各有較矮的赫克提斯山和歐伯山。
奧林匹斯山脈:它在地表上的高度有27千米,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山脈。它的基座直徑超過600千米,中心的火山口直徑超過80千米,並由一座高達6千米(20000英尺)的懸崖環繞著,
火星的表面有很多年代已久的環形山,但是也有不少形成不久的山谷、山脊、山及平原。環形山的成因有很多:如隕石撞擊坑,火山口。
“這些都是誰定的地名呀,有時間我們得按我們的名字來重新給它們命名!”蘇宇看到好奇號裡資料上的這些地名,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要給它們重新起個名字。
但是看到那麼多複雜的地形,蘇宇的腦袋又開始痛起來:“哪兒才是我們的棲身之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