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倆人唱著山歌到了小劉老師之前說的山頂之道觀。
沿路行來,偶爾會有村民們在山上幹活的,聽到他們的歌聲後,幾乎都會忍不住的笑上幾句,然後再自言自語的道句:"這小兩口的感情,可是真好啊!唱了可是有段時間了,比咱那口子強多了。"
好在,這話沒給阿豆聽到,不然的話,這小子又要有什麼亂七八糟的想法了,不知不覺間,阿豆已經有了種和小劉老師在一起時,心裡很舒服的感覺,儘管人家小劉老師對他向來沒什麼好臉色,甚至可以說不是罵就是打的,可阿豆他還是在心裡覺得有那麼一點的小舒服。
而!這樣的感覺,卻是他在和李家姊妹相處時,所沒有的。忍不住的,這小子在心裡說句,"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家花不如野花香?"他再看看前面小劉老師不停扭動著的屁股,頓時阿豆的心裡有些緊張了,他嘀咕著:"奶奶的大白菜菜,自己該不會是看上人家小劉姑娘了吧?"
阿豆正想得欲仙欲死的時候,道觀居然就出現在了他的面前,雖然出現的不是時候,卻難免讓人有種松了口氣的感覺。
事實上,這小子是在想著自己已經有倆老婆了,可不能再找一個了,否則的話,將來鐵定完蛋,畢竟找那麼多的老婆後,就算不是種馬,也要變種馬了。
看看眼前的道觀,再想想剛才一直在自己眼前晃動的女人大屁股,阿豆忍不住偷偷呼了口氣,心想:"難怪老是有人把山歌比作情歌,不能亂唱的,感情還真是有些道理的,要不,幹嘛自己的心這會兒撲騰撲騰的亂跳呢?"
不提阿豆的心思,單說眼前的道觀,一般來說,建造在山上的道觀總是會有點小,眼前這座道觀卻明顯是個例外。
當然了,那些名山之上的道觀,是不在這種規律之內的,名山嘛,知道的人多了,去的人也就多了,建造個大的道觀也不稀奇,再說了,要是一座默默無聞的山,上面卻建造了個超級大的道觀,估摸著,今後這山想不出名也難啊!
不過,眼前的這座道觀卻是阿豆所看到過的最怪異的一座,說它不是道觀吧,匾額上寫著確實"小小道觀"四個字,說他是道觀吧,卻讓人看不出,這麼一個圓乎乎跟土疙瘩似的大建築,它又"道"在那裡、小在那裡了?
姑且,就稱他為道觀吧!
隨即,開始仔細打量著這個所謂道觀的阿豆,卻是越看心裡就越驚訝,沒想到,這個建築用的每一塊石頭,體積居然有幾立方米一塊之大,並且用的還全是花崗岩石頭。
阿豆點點頭,心說不管這是不是個貨真價實的道觀,至少它在用料上是很離譜的,這樣偏僻的地方,居然有這麼樣的一個建築,要說這就是種奢侈的話,估計是沒人會懷疑的,叫阿豆感興趣的還有,居說裡面的唯一一個老道士,對於醫術非常在行,經常會有周圍的村民們,不辭辛苦的抬著病人上門求診,往往就是幾帖方子的中藥下去,順利病除。
"難怪,這一帶的村民少有患絕症的,敢情是他在作好事啊!"阿豆嘀咕著,心說要是全部如村民們所說的那般,這老道士的本事,可就要遠遠超過自己了。
不過,叫阿豆想不明白的是,有些很好治療的病症,抬到這裡,卻被老道士拒之門外,還說什麼生老病死,都是屬於"道"的規律,輕易改之,是要遭天妒的。
當然了,這些都是村民們說的,真假還有待定論,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關於這間"小小道觀"的事情,有八成的可能性看來是真的。
況且,小劉老師也說了,這間道觀的老道士醫術很高,這讓阿豆很是納悶,因為小劉老師對於阿豆表現出來的醫術,只是說了些讚揚的話,卻沒對此進行任何的評價,現在看來,不是小劉老師吝嗇這樣的話,而是她見過比阿豆更厲害的牛人,比如這間小小道觀的老道士?
既然到了目的地,自然是要進去拜訪一下了,據小劉老師說,老道士平時基本不出門,但是只要出門,就必定會去到村小拜訪,現在倆人進去的話,應該算是回訪了。
老道士拜訪村小,也不是沒有目的的,據他的說法,是想為道觀找個徒弟,只不過這麼多年來,卻一直沒找到個合適的,這到不是村民們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做他的徒弟,在村民們看來,做老道士的徒弟,頂多算是客串一下,待他百年之後,道觀還不是他們的孩子說了算?
到時候,該還俗的還俗,該討老婆的還是要討老婆,即得了一間"小小道觀",又能學到老道士的醫術,可謂是一舉三得了。
所以,老道士找不到徒弟,實在是他自己的原因,每年拜訪一次村小的他,必定會對新來的學生進行一番瞎子算命般的摸骨,照老道士自己的解釋,這是在看人家學生的跟骨好不好,從而斷定適不適合做他的徒弟。
只是找個徒弟而已,用得著這樣嗎?還摸骨?
老爺子曾經無意間說過,大王村的王家,也就是王阿豆家,修煉練氣術之前亦是有著摸骨的傳統,只不過單傳了幾代之後,傳統就不成為傳統了,想想也是,就剩下以根獨苗苗了,哪還顧得上跟骨好不好,適不適合修煉?
原本,老爺子的幹孫女囡囡在修煉練氣術之前,也要進行一番摸骨的,只不過阿豆後來發現,原來不用摸骨,可以直接用練氣術探查,就此,直接避免了摸骨後小女孩的一番尷尬。
那時候的囡囡,看著雖然小,年紀卻是不小,依照王家傳統,想要對囡囡進行摸骨的話,是要阿豆出手的,所以直到現在,阿豆還在慶幸則個。
看來,老道士應該是個有故事的人,阿豆的好奇心就此被吊了起來。
而這,也正是他們上山的主要目的,至於說什麼幫小劉老師辨認藥材(小劉老師的說法),或者看看這裡的藥材(阿豆的說法),基本屬於藉口之類的扯淡了,要說是順路著看看的話,那還差不多。
建造道觀之用料雖然嚇唬人,但整體卻不怎麼好看,蒙古包看過吧?道觀比它要來得高點,面積也要大點,可不管阿豆怎麼去看,都覺得這個道觀的賣相和個大饅頭差不多。
道觀的周圍到是一片連著一片的藥葡,密密麻麻的,仔細觀察,才能看出間或在其中的幾條人行小道,看來這藥葡也應該是老道士自己栽種的,面積到是不小,都佔據了有小幾畝的地。
"老道士很勤快嘛!種那麼多的藥,真奇怪他是個郎中,而不是個賣藥材的主。"
看了半天後,阿豆終於發表了唯一的一個結論,至於其他的,這小子實在想不出自己該說些什麼?小劉老師對此有點不以為然,什麼叫很勤快?這裡的每個壯勞力,又有誰不是管著十幾畝地的?
當然了,這裡是旱地,和江南一帶的水田比不得的,小劉老師曾經去過江南,知道那裡的人要是誰能一次性種栽十畝水地的話,就是件了不得的事情了。那象這裡,種的都是好侍候的番薯。
說起來,這裡的人除了家家戶戶種番薯外,還連帶這養有幾口豬,不為別的,就因為番薯藤蔓適合餵豬,所以,這裡的人只要勤快點,溫飽是不成問題的,問題是山路不好走,需要點其他東西的話,都要從外面運進來,成本上去了,東西賣的自然也就貴了。
一方面,是外面的東西進來貴,另一方面,卻是這裡的東西想賣到外面去,也賺不到幾個錢,也因此,這裡的人均收入居低不上,總在低水平徘徊。
但是話又說回來,這老道士種那麼多的藥材幹什麼?小幾畝地的藥葡,以老道士看病的德行,道觀開在半山上,根本不需要那麼多的藥材,而山下的村民們,除非真有急病或者蟲毒之類的急傷患,才會上山。
就這,也要做好被拒絕的準備,誰知道老道士會不會在見了病人後又說些什麼生老病死屬於正常的話呢?
既如此,老道士還有必要整出那麼大的一個藥葡嗎?阿豆對此表示深深的懷疑,除非老道士是拿藥材煉製藥丸,才有可能需要如此多的藥材。
以前阿豆不知道,不過在得到了大王村那個山洞裡的醫藥書籍之後,這小子知道了,有些藥丸需要天量的藥材才能煉製,比如說延年益壽的藥丸。
這裡說的延年益壽藥丸,可不是那種治病的藥丸,而是實實在在的增加人的壽命,據那些書裡介紹,這樣的藥丸最少可以使人延壽十年,最多不超過歐五十年,也就是說,一個即將正常老死的人,在服食了這種藥丸後,他還能再活個最少十年。
眼前是古怪的道觀,裡面是奇異的老道士,阿豆摸摸自己的鼻子,他下意識覺得,自己在這裡肯定會收穫些什麼。
...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CMFU.,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