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阿豆他們發現,青龍鄉這邊的竹編工藝非常的出色,並且加工廠也有現成的,就是生產的規模小了點,以至於大單接不了,小單不夠吃,產品一直處於青黃不接的尷尬境地。在看過產品之後,阿豆忍不住讚歎了句,這些竹編的工藝美觀程度,實是不在他的雕刻手藝之下。
這麼好的東西,價格也便宜,居然會賣不出去?看來,還是廣告做得不到家啊!
女孩們都很喜歡這些竹編製品,再加上價格確實也不貴,在調研的時候,各自掏腰包買了一大堆回來,言談中表示,這些工藝品無論是送人還是自己留著欣賞,都挺不錯的。最誇張的還是李家姊妹,在看到這些小玩意後,她們眼睛都是綠綠的,買了東西後,立刻就去了趟郵局,卻是寄到盤古市那邊了。
阿豆知道,這是老婆在給兒子、女兒買玩具呢!一時間的,到也覺得有趣。因著修煉的關係,阿豆和李家姊妹不覺得離開年幼的孩子是一種錯誤,畢竟孩子們還不懂事,家裡的老人又盯得緊,既然是這樣,還不如出來走走呢!
南海道觀沒有郵局,想要寄東西的話,只能透過盤古市轉交,好在那邊有劉市長(就是以前的劉秘書)和老書記在(就是老村長),倒也不怕東西寄不到。別人上不去南海道觀,這兩位還是能進去的。
這些小玩意,連心高氣傲的李家姊妹都那麼喜歡,看到這樣的效果之後,阿豆認為發展竹編製品這條路,應該是可行的。在和姑娘們談了之後,大家都覺得只要功夫做到家,這個專案還是很有發展前途的,問題在於採取方式的選擇,究竟是合資還是另起爐灶?
合資的話,人家答不答應?就算答應了,管理權的問題怎麼辦?這些都是需要仔細考慮的,看上去,還真不是一般的麻煩;另起爐灶的話,也很麻煩,主要是這些竹編工藝,採用的都是手工製作,不但工人的熟練程度很重要,還大大限制了產品的產量。
其實,這些都不算什麼,一旦阿豆他們建廠之後,找不到合適的生產工人,那才是真正的麻煩呢!
從阿豆他們開始調研竹編專案起,一直冷眼旁觀的青龍鄉鄉政府,開始坐不住了,別看這裡的竹編廠是不大,卻是當地重要的稅收來源,前幾年形勢好的時候,竹編廠出來的產品,還能出口創匯呢!聽說阿豆他們對竹編製品有了想法之後,鄉政府覺得機會來了,要是能攛掇著阿豆他們投資則個的話,應該有做大竹編廠的可能。
以至於,鄉政府的幾次來人,都在暗示一件事,那就是出錢、分紅可以,甚至功勞都可以歸學生幹部們所有,但要想參與管理決策的話,絕對是免談了,鄉政府可不想就此失去對竹編廠的控制,好歹也是塊肉是不是?
倒不是說鄉政府一定就是蔫壞了,實在是怕這些大學生幹部啥都不懂的,胡亂管理之下,會搞不好廠子。說到底,還是不信下來的這些年輕的大學生幹部。
瞭解到鄉政府的想法後,阿豆和姑娘們商量了一下,認為沒有管理決策權,哪怕做再多的事情,也是沒用的,相反的,還有種得不償失的感覺。原因很簡單,要是鄉政府有能耐的話,早就搞出名堂了,還用得著阿豆他們的資金投入?銀行貸款應該不難吧?關鍵就在於沒有魄力,而不在資金的缺少。
再者就是,阿豆他們算是投資商了,投資了,居然還得不到管理權,要是這樣的話,那還不如自己另起爐灶呢?
又調研了一段時間後,阿豆他們終於決定,先開個綜合性的竹子加工廠以及竹林特產加工廠,儘量不和當地的竹編廠起衝突,那樣的話,鄉政府應該不會橫加幹涉了吧?
看到阿豆他們送上去的報告之後,鄉政府也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覺了,不是說要做竹編工藝的專案嗎?怎麼一下子就變成了竹子加工廠了?從報告中可以看出,竹子加工廠的產品跟竹編廠的工藝品,完全就是兩碼子事兒,儘管竹蓆也是屬於編制的一種,卻和工藝完全搭不上關係。
沒錯,阿豆他們就是想生產竹涼蓆之類的產品。
一時間的,鄉政府的那幫官員們犯難了,不同意吧?人家完全可以採取硬上專案的辦法;同意吧?搞不好撥款泡湯不說,還會直接連累到當地的經濟。
沒等鄉政府商討出個辦法來,阿豆就已經購買了一系列的加工機器,廠址暫時選擇在了診所學校,反正現在也沒多少人在上學,空的教室完全可以拿來利用一下,則個亦算是廢物利用了。等到竹子加工廠賺錢後,再去考慮搬遷的問題,現在能節省一點就是一點。
和別的小組不同,阿豆他們最大的優點就是,只要產品質量好,就不愁東西賣不出去。李家姊妹說了,實在不行的話,就去網易、淘寶開個網路小店搞批發,只要價格夠便宜,質量夠好,簡直就是想虧都難啊!要是這樣也不行的話,不是還有個竹林特產加工的專案嘛,總歸是不能,兩個專案都虧吧?
看到阿豆他們不經鄉政府的點頭同意,就自己在診所學校裡單幹的時候,當地官員們一個個面面相覷,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工商部門到是上門去了一次,是姑娘們接待的,私下裡的阿豆早就和她們說了,先別承認建廠的事情,只說是在搞試驗產品,準備看看市場的反應,要是好的話,才會考慮建廠上專案的問題。
既然人家都這麼說了,工商部們也就只好打道回府了,象前面的那個徵收個人所得稅的事情,已經被神通廣大的十七處給狠狠處理過了,不但相關責任人直接開除,連當地政府的一、二把手都被牽連了。只不過,十七處之人在離開的時候,隱晦的點出,地方政府想要錢可以,不過千萬別再整出這種腦殘般的手段來。
之所以這麼做,主要是金花部長覺得,這些個事情的出現,能夠從應對方式上,更好的發掘人才,十七處的人,這才有了這樣的隱晦提點。
不管怎麼說,如今正是風頭裡,所以青龍鄉的工商部們覺得,怎麼著都要小心點了,別錢沒拿到,直接惹了一身的腥,反而不美了。
機器是部隊派車押送過來的,這不是阿豆運作的結果,事實上,各地的小組都擁有這樣的優惠政策,目的就是能節省創業的時間。不過很顯然,金花已經知道阿豆在這裡了,隨車的物品中,有著為數不少的老樟木。金花的做法,也是在變相的提醒阿豆"我已經知道你的休息地點了",要不然以金花精明程度,不可能明知阿豆有著空間手鐲的情況下,還會犯這樣的錯誤。
看到這些樟木之後,阿豆只是微微笑了笑,心說知道就知道吧,免得家裡的老人會惦記,有金花在居中策應,想必能夠讓老人們安心點吧?!
很快的,第一批麻將牌樣式的涼蓆,就生產出來了,數量被控制在了數百張左右。
到是招收了一批工人,不到二十個,扣除各方面的支出成本,這批涼蓆的價格,被定位在了市場價格的三分之一左右。當然了,那是出廠的價格,真正的銷售價格,肯定是不止這個數的。在生產期間,李家姊妹已經帶著姑娘們在網上推銷涼蓆了,不是開網店的那種推銷,而是直接發郵件去各大商場的那種推銷。開網店,那是最後一步,抑或是廠子大了之後,才會實施的舉措,現在嘛,還是先試試別的辦法吧!
郵件發出之後,接下來的時間就是耐心等待了。
讓大家出人意料的是,回覆的商場大概有二十幾家,大多是在詢問,如此低廉的價格,會不會有質量問題?有回覆就行,就怕人家不聞不問的,很乾脆的,姑娘們直接郵寄出了涼蓆的樣品,好不好自己誇了不算,得商場看過之後,讓人家自己去評價。
老實說,這些涼蓆在製作的時候,已經融合了當地的雕刻工藝,只不過不是工人們手工雕刻的,而是機器雕刻的,即便是這樣,這些涼蓆看上去,依然顯得與眾不同。
價格低廉,產品出眾,很快的,第一張三百張的訂單,就下到了青龍鄉這邊。有了訂單之後,就什麼都好說了,阿豆在發貨的同時,還去了趟青龍鄉的竹編廠,不為別的,就為了要點竹編工藝品作為搭頭,要是反應好的話,竹編工藝品的銷路也就有了。
看上去,阿豆他們的做法是對路了,商場在收到涼蓆後,居然又來詢問這批竹編工藝品的價格,透過網路報價後,那個要了三百張涼蓆代銷的商場,毅然決定,對這些竹編工藝品進行代銷。
到了這個時候,阿豆他們覺得,該是找青龍鄉政府談談的時候了。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