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原因初析
在等待史悟成返回省委組織部的這個時間空隙裡,葛洪濤又想到另一個方面的問題,那就是呂筱仁是不是真的在寧秀的群眾基礎那麼差。他回想了自己在與呂筱仁直接接觸的那一段時間以及以後呂筱仁在他身上的所作所為,又覺得呂筱仁這個人因為太陰險、狡猾,並不能真正得到相信也完全是可能的。同時,葛洪濤還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呂筱仁會不會因為這次推薦的意外做出極端的事出來。他覺得以自己對呂筱仁的瞭解,擔心呂筱仁完全有可能做出一些過激的事情出來,最後讓寧秀,也讓自己難以收拾。
這次寧秀的幹部推薦,是葛洪濤擔任省委組織部部長後出現的第一個與所謂的組織意圖想悖的問題,並且還是自己曾經工作過的地方,為此,葛洪濤在內心裡是非常氣憤和懊惱。他覺得如果自己在這件事情上就此打住,不僅嚴重影響他個人的威望,而且也會給別人攻擊他提供把柄。因此,還沒有聽史悟成的現場情況匯報和幾個副部長意見的情況下,葛洪濤實際上已經在心裡確定了下一步的應對措施,那就是和省紀委一起,組成一個調查組,到寧秀去徹底調查這件事,透過調查,把有關問題弄清楚後,該處理的堅決處理,決不手軟,否則以後就可能會出現更多的類似寧秀的這種事。
史悟成從寧秀趕回省委組織部時,已經是下午四點過,一到省委組織部後,史悟成就直接到了葛興濤辦公室。葛洪濤就他覺得有疑問的問題問了史悟成,史悟成就他個人所知的都如實做了彙報。
最後,葛洪濤問史悟成:“小史,你覺得寧秀的這次推薦出現這種情況會是什麼原因?”
推薦結果一出來,史悟成也就在想這個問題,但他畢竟對整個過程瞭解得太少,也沒有和寧秀的其他幹部接觸,無法對這次推薦得出是與非的結論。聽了葛洪濤的問話後,他對葛洪濤說道:“葛部長,對於寧秀的這次測評為啥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個人真還說不清原因。因為我在寧秀期間,只是和市委書記胥忖朱和市委組織部的人有所接觸,沒有接觸寧秀的其他幹部,所以也不清楚寧秀幹部在這次推薦中特別是在推薦的事前事中有沒有什麼違規行為,我真不知道。我只是覺得這次有些不可理解的是市委書記胥忖朱同志為什麼非要堅持將市委副書記呂筱仁排在市政府常務副市長李聿民之前。按照推薦時有關人員排位的規定,必須按照姓氏筆畫來排列,李聿民應該排在呂筱仁之前,最後一直僵持,還是我請示了沈部長,沈部長明確答覆必須按照中組部規定的排列順序排列,一直僵持了近四十分鍾的市委常委會才確定下來進入第二輪推薦的兩人的排列順序。”
葛洪濤一聽有這個情況,心裡也覺得奇怪,但就算是兩個人的排名也並不影響推薦嘛,誰也沒有說排在第一個的就一定是推薦的物件,排在第二個的就不是推薦物件。
“胥忖朱為什麼始終要堅持把呂筱仁排在前面呢?”葛洪濤問。
“胥忖朱也沒有說出什麼理由,就只是說他認為應該把呂筱仁排在前面。因為涉及到呂筱仁和李聿民兩人,兩人都迴避了,在常委會上,其他常委也沒有說什麼,只有組織部長文十化堅持說中組部在這種推薦的排名上有明確規定,市長祁一徵認為應該按照中組部的規定執行。就因為胥忖朱和文十化各自堅持各自的意見,所以就一直僵持,後來祁一徵說我是推薦考察組組長,應該聽我的意見,當然我也認為應該按中組部的規定執行,但胥忖朱不同意,最後實在沒有辦法,我就只好給沈部長打電話請示她,沈部長在電話裡說當然是按中組部的規定執行,這樣一來胥忖朱才很不情願地同意按照中組部的規定排列。”史悟成說。
儘管內心裡已經確定要派調查組到寧秀去進行調查,但葛洪濤還是希望能夠透過史悟成的現場情況介紹,儘可能多地瞭解一些情況,也為自己在省委書記那裡做解釋提供情況。
在三個副部長到會議室後,葛洪濤已經從史悟成彙報的情況中得出即使是幾個組織部的領導坐在一起分析幾天,都分析不出什麼原因的結論。但既然已經通知了幾個副部長,那肯定還是要透過部長會議的形式對這件事進行一個分析,這在省委書記那裡自己也好交待,說自己透過召開組織部部長會的形式對寧秀的推薦結果進行了分析,以示自己對這件事的重視。
對於寧秀這一段時間所出的問題,葛洪濤不得不引起重視。從這一段時間寧秀出現的問題中,葛洪濤總覺得是有人在有意和自己作對,從之前的田興烈被查,到這一次的民主推薦出意外,葛洪濤總覺得這中間的問題不是那麼簡單,背後肯定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陰謀。葛洪濤從多方面進行了分析,既對省級班子中各領導和自己的關係情況進行了分析,更對寧秀各方面幹部的情況特別是與自己有可能存在恩怨幹部的情況進行了反覆分析,但卻始終沒有理出個頭緒來。同時,葛洪濤也把自己已經知道的對自己不利的一些資訊進行了過濾,但也沒有找到原因和根源。
最後,葛洪濤只是覺得在寧秀的問題上,自己不能掉以輕心,必須高度重視,為此,他做出了從明裡和暗裡兩個方面來找根源,查原因的決定。明裡,就是派一個調查組,到寧秀去進行深入的調查,透過調查收集一些相關方面的情況;暗裡就是自己悄悄地把寧秀的一些關鍵人物找來談話,一方面是瞭解情況,另一方面也是打招呼敲警鍾。
下了要採取明裡和暗裡兩種手段把脈寧秀問題的決心後,葛洪濤也就放下了對呂筱仁在推薦中落榜的糾結,開始思考讓調查組下去後重點調查的問題。
在部長辦公會上,葛洪濤主要是讓幾個副部長們談談對寧秀這次在幹部推薦中出現意外這一問題的看法,及下一步處理的意見。當然他還是首先讓史悟成彙報了已經給他彙報過的在寧秀推薦現場的一些情況。
省委組織部一共有五個副部長,專職副部長三個,一個主要分管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另兩個專職副部長一個側重分管幹部工作,另一人側重分管省委組織部內部事務。另外兩個兼職副部長,一個是省人社廳廳長,另一個是省委老幹部局局長。兩個兼職的副部長對組織部的工作,除了對幹部工作感興趣外,對其他的事都不感興趣,因為他們還各管著一個攤子呢!並且也不是一個輕鬆的攤子。
聽了史悟成的彙報後,沈小玉因為是分管領導,所以她首先發言。沈小玉說道:“上午悟成給我彙報這事時,我就感到有些奇怪,對於在幹部推薦中如何排名的問題,中組部有明確的規定,怎麼可能出現這種明顯違反規定的事情呢?所以我就答覆必須堅決按中組部的規定執行。也不知道這個胥忖朱是如何想的。”
分管基層組織工作的副部長王成功說:“我看這個胥忖朱缺乏組織工作的基本觀念,既然我們的史處長在現場都作了明確的說明,寧秀市的文十化也講明了中組部的規定,但這個胥忖朱卻一定要堅持他的這種錯誤觀點,我看首先應該對胥忖朱這種缺乏組織觀念的行為進行批評,不能讓他這樣下去。如果我們的市委書記都這樣沒有組織觀念,我們組織部今後的工作還如何做?”由於分管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王成功在部裡有點覺得不受重視的感覺,心裡也總是有一些疙瘩,對葛洪濤也一直有微辭,總是會藉故說一些不滿的話。
分管組織部內部事務的副部長何有祥因為是剛提拔起來不久,對葛洪濤多少有些感激,他聽了前面兩人所說的話後,都覺得沒有說到點子上,在王成功說完後,何有祥說道:“我覺得胥忖朱堅持要把呂筱仁擺在前面,說明在他的心裡,是想要確保把呂筱仁推薦出來。按照中組部的規定做是對的,但我覺得胥忖朱作為一個市委書記,不清楚組織部門的規定也是正常的,畢竟他不是專職搞組織工作的。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個人覺得這可能是與胥忖朱要堅持他的錯誤觀點有關。是不是寧秀的幹部抱著你在堅持這樣我就偏不這樣的心態,最後做出的這個選擇的結果呢?這也說明胥忖朱在寧秀的幹部中的威信還是有些問題。”
聽了何有祥的話後,葛洪濤覺得有一定道理,也就向何有祥投去了一眼讚賞的目光。
見幾個專職的副部長都已經發言,兩個兼職的副部長也各自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但都不具有什麼特別之處。兼任省委老幹部局局長的李為生說了一句“呂筱仁既然在推薦中得票少,那說明他在寧秀幹部中的基礎不好嘛!”雖然初聽起來有些說了等於沒說的感覺,但卻讓葛洪濤在思想上也再一次想到了為什麼呂筱仁在寧秀那麼多年,但基礎卻這樣脆弱的問題。如果群眾基礎好,不要說只是排在第三,哪怕就是有更多的人,也排在更後面,都完全可能推薦出來。但在史悟成的彙報中,葛洪濤又覺得在第一輪的推薦中,似乎又非常正常,雖然五個人參加推薦,分散了推薦票,但呂筱仁在第一輪推薦中的得票比李聿民還多幾張,感覺就比較正常,但為什麼到了第二輪推薦中,就出現了這麼大的差異呢?越是想,葛洪濤就越是覺得漿糊。(未完待續)